长期以来,医师知道一匙糖有助于医学治疗,但在“尸体医学”中,加入糖也无法改变这种奇特古老医学的神秘味道,医师会用木乃伊化死尸器官或者死尸残留液体作为药物治疗患者。
以下是奇特的尸体医学列表,除了利用死者器官治疗患者之外,还会使用人类死尸脂肪药膏,以及用防腐死尸作为药物。
虽然人类尸体并不让人感到愉悦,但并未阻止医师向患者开尸体医学处方,声称这种奇特的治疗方案可以治愈许多疾病,并有助于增强身体健康。医师们最早开始使用的是木乃伊尸粉,它们通常是由古埃及法老王尸体碾碎制成的,木乃伊尸粉治疗法在12-17世纪非常盛行,据称,当时可用于治疗许多疾病,从头痛至胃溃疡等疾病。当然,这种颇为流行的治疗方案意味着并不是每一个木乃伊尸粉都是由古埃及法老尸体制作,多数被碾磨的木乃伊干化尸体是从邻近坟墓中获得的。
中国古代16世纪中医文献中曾记载了“蜜渍人”疗法,以70或者80岁老年男子作为志愿者,只使用蜂蜜对老人淋浴,以及日常饮用,直至“蜜渍人”死亡。通常这种用蜜蜂浸渍的方法通常适合于1个月内即将死亡的人。之后这位死亡的老者被封装在棺材中,灌入大量的蜂蜜,直至他的“寿命”达到100年,此时打开封装的棺材,据称这种蜜渍人能够治疗骨折和肢体损伤。
另一种令人恶心的尸体治疗法是“国王的滴剂”,英国国王查理二世非常热衷于这种治疗方法,当他在法国流亡期间对化学非常感兴趣,从伦敦格雷沙姆学院著名医学教授乔纳森-戈达德(Jonathan Goddard)用6000英镑购买到这个神秘处方。“国王的滴剂”实际上是使用人类头骨粉末制成,据称能够增强体质和精力,查理二世甚至制造并出售这种尸体药物。
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英语讲师路易丝-诺贝尔(Louise Noble)在她的新书《早期现代英国文学和文化中的嗜食医学》中研究分析了尸体医学,她说:“尸体医学源自同种疗法,这是一种‘同类相治’的医学技术,因此当患者出现头痛时,会服下头骨粉末。”
或许更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尸体医学中还会服用角斗士的肝脏和血液,这是古罗马治疗癫痫的一个药方,这些药方材料取自竞技场上当场死亡的角斗士。甚至人们会直接饮下刚倒地角斗士的血液,并直接在小摊铺上出售尚存温度的血液。更糟糕的是,17世纪人们认为蒸馏大脑比鲜活肝脏对于治疗癫痫更有效,英国医师约翰-法兰西(John French)和德国药剂师乔安-施罗德(Johann Schroeder)都记录了这种大脑蒸馏治疗方法。
法兰西称,重创死亡的年轻男子取出脑髓进行碾磨,之后浸泡在红酒和马粪中半年时间,再进行蒸馏处理。
施罗德称这种治疗方法还溶入了一些植物元素,死者大脑用3磅百合花、薰衣草和马姆齐甜酒混合液体进行浸泡。他指出这种疗法的准备工作十分恐怖,其中涉及到如何从尸体中取出大脑,将切成小块,在浸泡之前需要将脑髓捣成浆糊状。
同时,在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乔治-汤姆逊(George Thomson)认为人体的任何部位都不能浪费,甚至包括粪便。
垂死者临终前的汗水是汤姆逊治疗痔疮的药方,虽然当地刽子手在杀死囚犯之前并不会考虑采集囚犯死前的汗水,但是有人会用刚死亡不久的死者手掌擦拭身体伤口感染区域。类似地,触摸绞刑犯的手被认为可以治疗囊肿和皮疣,甚至19世纪还有报道称在绞刑现场,有人用刚死亡囚犯的手擦拭自己的囊肿患处。
人类身体脂肪经常混合着动物脂肪、血液、骨髓和啤酒,用于治疗关节和骨骼疼痛、肌肉痉挛以及神经损伤。在欧洲一些地区,处以极刑的犯罪分子和敌方士兵被送到实验室,在那里研究人员煮沸尸体,提取尸体中的脂肪。
荷兰战场刽子手有时还兼职极刑外科医师,他们会拧紧套索,接下来从尸体上获得的油膏进行出售。
并不要认为这种神秘而恐怖的尸体疗法只是历史,今年5月份,韩国海关检查出数千个药丸胶囊中填充着人肉粉。据称,这种人肉粉胶囊被认为“万灵药”,能够治疗所有疾病。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