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七年,皇帝患病,胤禛自己觉得病情凶险,于是开始准备后事,鉴于先皇康熙临死时在处理皇位继承人时犯下的大错,雍正可以说是反其道而行之,尽力避开自己曾经踏进的陷阱是人的本能,考察雍正皇帝对身后事的安排也就为解开雍正继位之谜提供了一把重要的钥匙。
著名清史研究专家孟森曾经评价雍正皇帝,把他比作唐朝的太宗皇帝,认为“不失其逆取顺守”。何为逆取呢?逆字是说雍正皇帝和李世民一样,属于谋朝篡位,因为若非发动玄武门之变,则唐高祖李渊会直接将皇位交给太子建成。雍正也不是康熙最满意的继承人,最后能够登上皇位也是由于采取了非常手段。只不过李世民登基之后做了一个青史留名的好皇帝,创造了大唐盛世的坚实基础,而雍正登基之后,承上启下,为康乾盛世的到来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不愧“逆取顺守”。
也正因为雍正上台之后,励精图治,大刀阔斧的针对康熙朝末年的积弊进行改革,进一步集中皇权,提升行政效率,推动摊丁入亩,试行火耗归公,增加了税赋收入,所以,很多人都认为雍正是一个好皇帝,那么,他究竟是怎么登上皇位的也就不再重要了。
就历史研究而言,搞清楚雍正继位是否具有合法性是一个大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到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的改革。这个改革在雍正七年的时候表现的已经非常明显。皇帝害怕自己突然死去,权力交接出现震荡,进而影响政局,所以预先进行了精心的布置,这些布置,我们可以肯定是在吸取了康熙皇帝传位时的经验教训,而且是雍正皇帝本人经过长时间的反思和检讨作出的安排,这个安排,就体现了康熙皇帝在权力交接上犯下的错误。
雍正八年六月,重病的皇帝召见了皇四子弘暦、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和亲王弘昼,以及大学士、内阁大臣,在病床边告诉他们遗诏的主要内容,以便他们在龙驭上宾后能够顺利起草遗诏,表达他对自己的一生总结。这一点,康熙应该说做的比较好,在自己身体健康的时候就已经拿出了遗诏的定稿,只等死后宣布就行。
另外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康熙没有做的了。雍正登基不久,就正式确立了继位人,但是他卖了个关子,没有对外宣布继位人是谁,这个继位人只有皇帝知道,并且留下了朱笔谕旨作为凭证,一式两份,一份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边,一份放在一个上锁的小匣子里随身携带。这样就可以确保两下印证,继位人可以顺利登基而毫无可疑。这就是针对康熙皇帝在传位过程中的一个大的弊病,一直不肯宣布继位人选,也一直没有以任何方式公布心仪的人选,结果等到死后,新君登基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合法性基础,仅凭人将死时一句话就完成皇权的交接,不能不说是让新君登基之后会面对诸多质疑,这是康熙的极大失算,源自康熙对权力的贪恋痴迷专注到了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境地。
雍正在这个问题上受害匪浅,所以在自己自知不起的关键时刻,还当面向两个人交了底,摊了牌,这两个人都是他最信得过的人,一个是大学士张廷玉,一个是大学士鄂尔泰。雍正在说完后警告他们:“汝二人之外,再无一人知之。”这就是所谓的双保险,甚至可以理解为四保险,两份遗诏,两个见证人,运气好的话死前由皇帝再次当着王公百官再宣布一遍,就万无一失了。
雍正的安排,是对康熙朝末年储位之争的一个重要总结和改变,从此确保了清朝皇权的更迭几乎没有出现大的危机。这种安排和制度,也称作秘密建储制度,它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雍正皇帝害怕自己继位的一幕重演。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