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世界现有的格局,基本上都是文官指挥武官,很少出现武官指挥文官的情况。在中国古代王朝,一直是文贵武贱的传统。但是在日本近代历史上,日本的文官们始终管不了武官。尤其是在明治维新的那一茬人去世以后,这样的情况尤为明显。那么,日本的文官为何管不了武官呢?
一、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拥有帷幄上奏权
从表面上看,在二战之前日本的政治格局和英国差不多,都是君主立宪制,然后首相负责日常事物。但仔细看,二者的区别非常大。因为英国首相拥有绝对的权力,也包括调动部队等等。但是日本的首相仅仅能够管理政务,他调动不了一兵一卒。在其他君主立宪制国家,军队是属于内阁指挥的,首相当然有权利调动部队。可是日本军队不是这样,日本军队是归属天皇指挥,根本不归内阁管理。这就注定了内阁首相对军队失去了控制,而且首相的两个副手更坑。在日本的内阁中,设立了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这是日本海陆军矛盾的产物。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拥有帷幄上奏权,也就是说,一旦内阁那群文官们的政策不符合军队的利益,他们可以越过内阁,直接上奏天皇。
其他的内阁成员则没有这样的特权,由此可见,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的权力有多大。但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只负责征兵、后勤、军纪等工作,他们不直接调动部队。不得不说,将统兵之权与调兵之权分离,这是日本向宋朝学的。真正可以调动部队的是陆军参谋总长和海军军令总长,它们也是直接向天皇负责,根本不受内阁的管理。日本陆军大臣、海军大臣、军令总长和参谋总长这四个机构,被合成为军部。比如在军费预算上,内阁给出的数字无法让军方满意,那陆军和海军大臣就会辞职。按照日本的规定,这就意味着这一届内阁的垮台。日本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陆军和海军大臣必须由军人出任。但如果内阁不答应军方的要求,军方就拒绝推荐人选去担任海、陆大臣。
二、二二六兵变对日本的影响非常大
由于内阁人选出现了空缺,然后就是这一届内阁总辞职。日本天皇会寻找新的首相人选,然后由新首相组成新的内阁。新首相为了完成组阁,就必须向军方妥协。否则,就没有人出任陆军和海军大臣。就这样,虽然军人们的地位低于内阁,但是却可以用其他办法变相要挟内阁让步。这样的情况逐步恶化,一旦内阁达不到军方的要求,军方就会使出这一招,然后就会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下去。但到了1936年,情况发生了恶化,因为爆发了226兵变。1936年2月26日,一群激进的军官忽悠1000多士兵发动了一场兵变。这次兵变的目标就是刺杀那些绊脚石,从而保证军方获得大权。但是由于这次兵变是匆忙征集的部队,所以很多军方将领也遭到了冲击。
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日本军方高层并不支持这场兵变,这就决定了兵变的失败。在这场兵变中,多名日本最高层官员被杀,这极大的震惊了日本裕仁天皇。裕仁天皇的态度是坚决镇压,在劝降加命令之下,这次兵变被成功镇压。不过对于日本军方来说是很有利的,因为这意味内阁不答应军方的要求,军方可能会干出过激的事情。到了太平洋战争时期,先后几任日本首相都是军人,这就更加有利于军方的决策。认真的说,日本军方人士都缺乏战略思维。虽然日本军队取得了一系列的战术胜利,却把自己一步步置于战略上的死局。按照美国评论家的说法“日本是战术上的天才,但同时也是战略上的傻瓜。”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