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诗人巴尔蒙特
巴尔蒙特·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维奇是一位俄罗斯象征派诗人,同时还是评论家和翻译家,他的外文名字叫БальмонтКонстантинДмитриевич。巴尔蒙特出生于贵族家庭。1886年考进了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后来因为参加学潮被学校开除。巴尔蒙特从小就喜欢阅读文章,对诗歌特别的感兴趣,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开始尝试自己去写诗。巴尔蒙特在二十世纪初的俄国诗坛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巴尔蒙特本人
1907年,巴尔蒙特为工人们写了《复仇者之歌》,并且到处朗读,惹怒了沙皇政府,被赶出了俄罗斯。二月革命之后巴尔蒙特又返回祖国,那时候俄国的诗坛上已经形成了各种各样流派。从象征主义在俄国出现时起,巴尔蒙特就积极参加到该流派当中,成为了第一潮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后来巴尔蒙特的革命热情发生变化,对即将到来的十月革命表示反对并不愿意参与,因此在那个以政治态度作为评价作家标准的时代,巴尔蒙特被判定为“颓废、个人主义、反革命”。他的诗歌也受到了影响,被说成“基调属于颓废主义,
巴尔蒙特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对生命的真谛和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看太阳的理想。巴尔蒙特是一个喜欢写诗的人,他的诗集在俄国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还被翻译成许国国家的文字介绍到外国。这位坚信“人不能生存,当身体没有了太阳,心没有了歌的“太阳的歌手”也终于成为了像他理想中的模样,穿过了不愿接受他的若干个时代的死亡地带,终于在后世获得了复活。
巴尔蒙特诗的特色
俄罗斯诗人巴尔蒙特出生于1867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巴尔蒙特的早期创作受到了民粹派诗歌的感化,有着公民诗歌的悲伤情调,后来成为了象征派领导者和先驱之一的诗人。在19世纪20世纪初,巴尔蒙特名气大增,有了“太阳的歌手”、“诗歌之王”的美誉,那么巴尔蒙特诗的特色是什么呢?
巴尔蒙特本人
巴尔蒙特作为一个世纪“太阳的歌手”,非常重视诗歌的音乐性,巴尔蒙特为俄国诗坛开创了许多别具一格的韵律方式。“我总是在由语言的确定区域向音乐的不确定区域靠近,我竭尽全力追求音乐性”巴尔蒙特曾经这样说过。他在《诗即魔法》中讲述到:“诗即有节奏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内在音乐。”然而这也是属于象征派所要追求的艺术境界之一。巴尔蒙特在自己的诗歌中灵活的使用辅音同音、内韵、复沓、顶针等一系列的文笔手法,创造出“一咏三叹”的氛围,使每一首诗都成为了浑然天成的歌曲,让人读起来回味无穷。勃留索夫曾这样称赞过他的诗歌“在轻盈方面胜过了费特,在悦耳方面胜过了莱蒙托夫”。
巴尔蒙特还特别喜欢为诗歌营造优雅、深远的意境,善于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巴尔蒙特经常使用大胆的别人想不到的象征、通感、隐喻等修辞手法,令诗的语言飘逸洒脱,蕴味深长。巴尔蒙特认为现实主义永远都属于观察者,象征主义才是永远的思想家。由于巴尔蒙特就是一个永远探索着现实存在背后的象征主义者,因此巴尔蒙特的诗歌才获得了如此动人的魅力,他的精神才能永远追随上太阳的光华。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