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末年,曾有过三个特别有名的大人物,那就是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这三个人物在清朝末年的职位是非常大的,甚至可以说,他们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力。那么,有没有人能说清楚,这三位大人物的官职谁比较高,权力谁比较大呢?小编,就来做一下盘点。
1867年6月,曾国藩任职为两江总督,同时也被补授为体仁阁大学士,不久后,他又加了一个武英殿大学士的职位,可以说是身居数职,非常的厉害。在清朝的时候,很多制度是沿用明朝的,所以没有宰相一职,殿阁大学士则相当于宰相的作用,虽然说曾国藩事务繁忙,没有去任职,但是怎么说也是一个宰相及以上的官职了。
在1874年的8月,当时的左宗棠任职为陕甘总督,同时也给他补授了协办大学士和东阁大学士。这里频繁提及大学士,小编就给大家解释一下清朝的大学士是什么意思。当时的清朝大学士分为“三殿三阁”,所谓三殿,就是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而三阁则是文渊阁、东阁、体仁阁。这里的大学士都是正一品的高职,虽然职务都是一样高的,但是如果曾国藩和左宗棠一起上朝的话,那么曾国藩应该还是要站在左宗棠前面。
李鸿章,时任湖广总督,在1868年的时候,被清朝政府授予了协办大学士。在1895年的时候,因为甲午战争的失败,李鸿章被朝廷追究责任,直接革除了他直隶总督和北洋通商大臣的职务,只保留了一个文华殿大学士的文职。虽然文华殿大学士的品级是比较高的,但是实际权力也因为另外两个职务的革除而少了不少。
即便如此,三人若是同时上朝,李鸿章单就文华殿大学士的头衔,也能站在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前面,其次是曾国藩,最后是左宗棠。
说完官职,再来说一下爵位。在1864年7月的时候,曾国藩的湘军攻下了天京,击溃了当时的太平天国,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清政府授予了一等毅勇侯的爵位,并且可以世袭,同时还赏了双眼花翎。其实,在咸丰帝在位的时候,还留下命令,谁若能攻下天京,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就封他为郡王。然而,曾国藩做到之后,却只给了一个一等毅勇侯。
同年,太平天国破灭,清政府对湘、楚、淮、三军进行了嘉奖,其中左宗棠被授予二等恪靖伯。在1876年的时候,左宗棠西征,一年血战,收复新疆,仅剩下伊犁尚未收复。为中国夺回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清政府给他的嘉奖是封爵二等恪靖侯。这比曾国藩的爵位要低一个级别。
同年,李鸿章受封一等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翎。李鸿章的爵位高于左宗棠,而后,左宗棠收复新疆,被封为恪靖侯的时候,他的爵位高于李鸿章。在1901年的时候,李鸿章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不多久,积郁成疾,因病去世,清政府为了肯定他的一生,追封一等肃毅侯,此时他的爵位高过左宗棠。
就爵位而言,曾国藩高于李鸿章,左宗棠最低。那么实际权力呢?当时的曾国藩手下,是赫赫有名的湘军,同时他连任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可以说手中有兵,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权派。而且,他旗下的势力也是非常大的,依靠着湘军,可以说是门人弟子遍布天下。只可惜,曾国藩的职务没上过军机大臣。
左宗棠呢?他是以举人的身份入仕,后来创建了硬骨头楚军,也是浙闽总督、陕甘总督和两江总督,拥有不下于曾国藩的实权。晚年,左宗棠进入军机处,任职军机大臣,这个职务就非常高了,文武全占,文有东阁大学士、武有军机大臣。
李鸿章呢,他是曾国藩的门生,从曾国藩这里起家的,在太平天国灭亡之后,曾国藩准备裁剪湘军,李鸿章不同意。也因此,在曾国藩死后,李鸿章凭借手中的部队,还能在清廷有一席之地,并以此逐步发展,最终成为当朝重臣。到了清朝末年,李鸿章担任了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旗下还有北洋水师,还负责对外的联络。可以说是整个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和军事,都在李鸿章的手中,这可不是当初的曾国藩和左宗棠能够比拟的。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时间线,就是在北洋水师建立之前,曾国藩权力最大;而北洋水师建立之后,李鸿章就成了权力最大的人了。而左宗棠对权力的需求最低,也不善于做这些人情世故,所以权力相对比较低。不知道对于这三位清朝的大人物,大家了解多少呢?你更喜欢那个人呢?欢迎留言讨论,谢谢观看。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左宗棠平定回乱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