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的历史,就犹如一部浓缩版的春秋战国史。君主之权逐渐旁落,有能力的家族之间勾心斗角、合纵连横、兼并仇杀不断,上演着一幕幕恩怨情仇的大戏。在这一部长达数百年的戏剧中,有一个家族的历史最为跌宕起伏,其曲折离奇之处远超我们的想象。这个家族就是晋国的赵氏家族。
春秋后期诸侯国
既然是说赵氏孤儿的故事,我们第一个要弄明白的问题是,"赵氏"指的是谁?
赵氏姓什么呢?有人说,姓赵呗。错了,在先秦时期,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姓"是母系社会的遗留,同姓表示来源于同一个母亲;"氏"是父系社会的产物,同一个母亲的不同男性后裔产生出各自的"氏"。
具体到赵氏,赵氏的"姓"是"嬴",即与秦国国君同源。后来,赵氏的祖先追随周穆王作战有功,被分封到赵城,就以地为氏,称"赵氏"。后来,周幽王无道,赵氏离开周,到了晋国,开始侍奉晋国国君。
赵氏一族的发家,要从晋文公时期的赵衰说起。赵衰跟随晋文公流亡,等到文公即位,自然赵氏一族扶摇直上。但是那时赵氏并不是最强的卿族,赵衰通过收买人心,使得大量人依附于赵衰。
赵盾影视形象
赵衰死后,其子赵盾即位。赵盾通过一系列政治运作,俨然成为晋国的权臣,力压君主,天下诸侯知赵盾而不知晋公。群臣在赵盾的领导下,颤颤巍巍。
襄公死后,其子晋灵公继位,荒淫无道,残害臣民。由此相国赵盾曾多次进言,请求晋灵公要以社稷之事为重。然而赵盾的忠心,不但没有唤醒昏君,反而引起了晋灵公的痛恨。
晋灵公派刺客去杀赵盾,结果被派去的刺客中途撂挑子,自寻短见去了,赵盾侥幸得以存活。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晋灵公以宴请为名,想趁机埋伏好士兵除掉赵盾,可是中间有人给赵盾通风报信,赵盾再次逃脱。
晋灵公连续两次下手都没能得逞,赵盾又该如何应对呢?三十六计,走为上。于是,赵盾仓皇出逃。赵盾这一逃却逃出来了意外。赵盾前脚刚走,晋国后脚就出了大问题。
原来是赵盾的兄弟赵穿看不过这一切,发动政变,杀死了灵公,拥立襄公的弟弟即位,即晋成公。这时赵盾又被晋成公请回国,主持朝政。赵盾的儿子赵朔娶了晋成公的姐姐为妻。没过多久,赵盾以及成公就先后去世,景公即位。
史书没有记载在晋灵公被杀这一事件中,赵盾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晋灵公的被杀,赵盾难逃干系。果然,不久之后,晋国朝野就对此有了风言风语。国人这么议论赵盾:"你身为正卿,说是逃亡,却连国境都没有走出。等到你回来继续主持朝政之时,你也不追查国君被杀的事件,更不去诛讨逆贼,真有你的啊!"
所以,晋国的史官就在史书上这样记载:"赵盾弑其君!"意思就是赵盾有杀君之罪。这个史官名叫董狐,董狐因在此事上坚持原则而名垂青史。
王学圻饰演屠岸贾
晋成公在位七年之后去世,在赵盾的帮助下,晋成公黑臀的儿子据即位,他就是晋景公。在晋景公的时候,赵盾去世,他的儿子赵朔承袭了他的爵位,赵朔的夫人则是晋成公的姐姐。此时,赵家已经成为晋国政坛上炙手可热的大家族了。然而物极必反,晋景公即位之后,便对赵氏家族下手了。晋景公此时瞄上了一个人,就是屠岸贾。
屠岸贾是春秋时期的晋国人氏,在晋灵公与晋景公之时都担任大夫一职。他出生在一个奴隶主的贵族家中。 原来是晋灵公的宠臣,他一向帮助晋灵公干尽了坏事,对赵氏一族早就恨之入骨。
下宫之难
屠岸贾重新得了势,就一心想陷害赵氏。虽然赵盾、赵穿等人都己死了,但是赵盾的儿子赵朔以及赵朔的堂兄堂弟,还在朝中,所以他时时刻刻记在心里,要设法杀掉他们。
这时,梁山(即今山西离石县东北的吕梁山)忽然崩掉一角,把河道壅塞起来。国内有些谣言,说这是不祥之兆。屠岸贾得到消息,便动起主意来。晋景公比较迷信,遂召来太史寻问吉凶。屠岸贾事先贿赂好太史,命太史说梁山崩裂是由于"刑罚不中"而招致的。景公听后非常疑惑,说道:"我没有采用刑罚不当之处啊,有什么不中?"
赵氏孤儿剧照
屠岸贾借此解释道:"所谓刑罚不中,就是该用刑法的地方却并没有用,如当初赵盾弑君,这就是不中之处,成公不但不加以屠诛,还竟然托以重任,不剿灭逆臣贼子,这怎么能警示后人呢?这梁山开裂就是老天爷在警告大王您“而这昏庸的景公却真的信了屠岸贾的话,并指责赵盾罪责,还让屠岸贾来负责处理。
在大将军屠岸贾的怂恿下,景公下令抄斩赵氏满门。一夜之间,赵盾全家上下共计三百多口都被杀死了。赵盾的儿子赵朔的夫人庄姬公主因为是国君的胞妹,被送回王宫,此时她已怀孕。几个月以后,庄姬公主生下一个男婴,取名赵武,但这一切都逃不过屠岸贾的眼睛,他立刻到宫中搜查,想斩草除根。
剧照
屠岸贾派人进宫,打探消息。庄姬生下了一男婴,她随即吩咐侍佣谎称生了一个女婴,又说女婴已经死去,探子回报屠岸贾,他却并不相信,又亲自领着人进宫搜寻,庄姬情急之下,只好将孩子藏在裤中,才得以脱险。屠岸贾虽未搜出孩子,但却并未就此作罢,他又寻思孩子可能已经被送出宫去,于是悬赏继续追查。
程婴救孤
赵盾在世之时曾有两位忠诚的门客,一位叫作公孙杵臼,另一位叫作程婴。公孙杵臼想到了一个办法可以解救赵氏遗孤,他问程婴:"养育孤儿长大成人与选择死去哪个更难?"
程婴说:"当然死更易些。"公孙杵臼言道:"赵家对你不薄,你就辛苦些做那件难事,让我去死吧!"他又说道:"如果能让别人的孩子假冒赵氏遗孤,然后我把他抱到首阳山上,你再去告密,说出躲藏的地方。屠岸贾杀了假冒的孩儿,赵氏的遗孤就可以保住了"。
程婴说:"我刚生一个儿子,与孤儿出生的日子相近,可以代替赵氏孤儿。他把儿子交给公孙杵臼之后,自己去见将军韩厥,请他想办法将赵氏孤儿转出来,韩厥欣然答应了,并告诉程婴,庄姬正好染病,令他求医。
只要能把屠岸贾骗往首阳山,他会有办法将孤儿转出来。程婴得到韩的承诺,即四处扬言,他知道赵氏孤儿的藏身之处,只要能赏赐千金,他就会说出密处。屠岸贾门客将程婴带去见他,屠岸贾赶忙寻问婴儿藏身何处。程婴答说:"正藏在首阳山上。"并且告诉屠岸屠赶快搜寻,迟了就会逃到秦国了。
屠岸贾在程婴的引领下,率家甲士三千人扑奔首阳山,到山后看见了一间草屋,程婴对屠岸贾说:此屋乃是公孙杵臼与孤儿藏处。甲土破门入房,屠岸贾问公孙杵臼:孤儿在哪,公孙杵臼则假说没有。屠岸贾命士兵搜寻,在暗室里搜出一婴儿,杵臼见状,上前抢夺,被抓住不能前行,就假装大骂程婴,你这个小人,公主把孤儿托付给你我二人,你却贪图钱财,而去告密,我死不足惜,你有何颜面见九泉下的赵氏呢?"骂声不止,程婴装作羞愧,让屠岸贾杀之,屠岸贾即令士兵将公孙杵臼诛杀,自取婴儿摔死于地。
赵氏孤儿剧照
后来,屠岸贾收养了赵武,取名屠成,屠成在屠岸贾身边长大成人。程婴后来告诉了赵武真相,赵武手刃仇敌。
在晋国这血淋淋的角斗场中,一步踏错,就是万劫不复的境地。晋国的卿大夫家族在最初有十五家,但这些家族间的争斗,使得平均十几年就会发生一次灭族事件,失败者被连根铲除,万劫不复。到了赵武的时代,一半的卿族已经消失,晋国政坛上只剩下八家卿族。在这个险恶的环境里,赵武谨慎小心地做人,尽力事奉国君,紧密地和支持自己的韩氏站在一起,并对其他的卿族都保持着足够的尊重,不给人任何可乘之机。
这一段历史具体是什么样的,我们已不得而知,各方的记叙也是扑朔迷离。除了上面介绍的《左传》版下宫之乱以外,《史记》版则给了我们一个更加戏剧化的故事,这里就不在讲述了。
不论哪个版本是真的,赵武也就是后来的赵文子,是个有出息的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他后来重振赵家权威,在他的后代赵简子赵襄子的经营下,赵氏参与了三家分晋,成为"一国",最终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有人说,在"赵氏孤儿"的故事里看到了忠义,也有人说,希望它能够尊重历史,还原一段血腥、阴暗的宫廷阴谋……看似截然相反,其实殊途同归,都在执着于道德批判和对个体命运的戏剧化拨弄,就普通人而言,已不辜负这个故事了。
相关阅读:
|
|
文章标签: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