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汉学家卡灵顿·古德里奇将怛罗斯之战称作一场“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战役,而俄罗斯东方学学者巴斯赫德对这场战役的定义则为,这场汉人与穆斯林的对决决定了之后中亚地区的主导权问题。
但是据咱们中国的史料记载,这场战役只持续了五天,在怛罗斯之战中双方相互厮杀,战斗持续五日。期间大唐联军的葛逻禄部队倒戈大食,高仙芝受到大食与葛逻禄部夹击,无力支撑而溃不成军。
在此次冲突中, 虽然阿拉伯人在战役中大获全胜,但整个战役中看不到穆斯林战士们以往征服扩张战斗中迸发出的激情。在唐军溃败逃走后,阿拉伯军队并未进行追击,唐军也并未进行任何反攻。
怛罗斯之战被称作是汉人和穆斯林,中华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在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大规模武装冲突,这次冲突并未引发持续多年的战争,也没有造成双方政治力量的明显变化。但是不可否认,这场战役在两个民族的发展史以及整个中亚地区的历史变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01 怛罗斯之战的背景
怛罗斯战役发生在公元751年,这一历史事件的两位主角就是当时盛极一时,同时崛起于亚洲两端的两大帝国唐帝国和阿拉伯阿拔斯帝国。
此时唐朝唐玄宗在位,可谓是中国历史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 事实力在整个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据《全球通史》中的描述,唐朝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帝国的扩张。通过军事征服,唐朝的势力渗入到中亚地区,许多当时中亚的小国都臣服于唐王朝的统治。而唐朝通过在这一地区建立“都护府”、“都督府” 等行政管理机构,使其统治在这里延续了近百年。
虽然怛罗斯一役的溃败使得唐王朝失去了其在中亚地区的大部分势力,但作为当时的世界性帝国, 再加上这场战役本身并未伤及中央政权,随后的几年内唐朝迅速恢复在这一地区的势力,并试图收回怛罗斯之战中丢掉的领土。不过随后的安史之乱 和持续不断的唐朝内部的损耗使得唐帝国彻底失去了重夺中亚控制权的机会。
而这场战役的另一位主角就是当时同样盛极一时,令全世界侧目的阿拔斯王朝。
阿拔斯王朝是阿拉伯历史上第二个封建帝国,或者说第二个世袭王朝。其实对于阿拔斯王朝而言,它的诞生过程就已经注定其结局将同之前的倭玛亚王朝一样,走向毁灭。从白衣大食倭玛亚王朝到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阿布·阿拔斯靠着波斯人艾布·穆斯林的强大力量获取了政权。
但在这段阿拉伯人眼中的黄金时期里,五百余年的时间有 37 位哈里发执掌政权,其中竟然有 34 人拥有外族血统,阿拉伯人在这段时期也逐渐从大权在握的国家主宰沦为任人宰割和摆布,外族人利用来夺取政权、瓜分利益的工具。虽然阿拉伯人逐渐失去其优势,但不能否认,阿拔斯时期是阿拉伯人与外族人不断融合,最终形成阿拉伯民族的时代,也是这一庞大帝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伊斯兰帝国的时代。
从怛罗斯之战就可以看出,在与唐朝军队发生正面交锋之前,中亚地区的政权虽然服从唐王朝的管理,区域被纳入唐朝的版图,但是在生活习惯,中华文化却没有深入到这一地区。虽然后世学者大多称赞唐朝时期文化的开放和对异族文化的吸收,但是应该看到,唐朝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是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的,其参考标准便是是否有利于王朝自身的封建统治。中央集权的存在绝不可能允许过多不同思想和文化对占社会主导地位的统治思想造成冲击和挑战。
02 怛罗斯之战的影响
在评价单一的历史事件时,应当注意切不可过度抬高某一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的地位,同时也不能忽略或者低估这些历史的碎片在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作用。
对于怛罗斯战役而言,有的观点认为唐朝在怛罗斯惨败之后,国势急转直下,随后发生的安史之乱更是将这个盛极一时的帝国推向灭亡。另有观点强调,怛罗斯之战实现了中阿两大文明圈的交融,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在吸收中华文明的精髓后再攀高峰,客观地讲这些观点都稍有偏颇的。
简单地讲,怛罗斯之战只是两大政治势力为争夺一块所谓的边境地区的控制权而进行的持续时间不长、战事过程起伏不大的战役,它是历史上两大强势力量不断壮大发展过程中相遇并发生碰撞的必然结果。
对于唐朝来说,虽然在怛罗斯吃到败仗,但是整体的国家力量并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毕竟远在 千里之外的政治中心长安并没有受到任何冲击。一般观点认为,“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但很少有人关注至距离这场政治动乱四年时间的怛罗斯之战。
在赵达明的《唐帝国怛罗斯战 役之败与中国文明的传播》一文中,曾有这样一段 形象的描述:
“明代的宋濂在写元史的时候还附带一句‘唐患在西戎’。正是大唐经历的怛罗斯战役 及其失败使得‘西戎’离心渐起……而此次战役失 利与后来的安史之乱相距太近,于是内忧外患的大 唐便不再是盛唐盛世了。”
怛罗斯之战的失败虽然没有对中央政权形成直接的冲击,但是边疆的不稳定已经为唐朝政权走向毁灭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从千年前的历史我们可以联系到如今经常提及的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办不成,没有发展,更难以维系稳定。
而对于阿拉伯阿拔斯王朝,虽然是这场战役的获胜方,但是穆斯林军队却在获胜后停止东进。有人将怛罗斯战役与倭玛亚王朝时期的图尔战役形容为阿拉伯历史上扩张和征服运动的转折点。怛罗斯战役中阿拉伯人取得胜利,但阿拉伯人在怛罗斯一役损失将近四万人,有的说法认为正是这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巨大的损失使得阿拉伯人不愿再向陌生的东方进军,这场胜仗也成为阿拉伯帝国百年扩张以来遇到的最大困难。
而怛罗斯战役对于阿拉伯帝国的另一大影响为许多人认同,也就是促使来自中国的造纸术等文明成果传入了阿拉伯帝国,推动帝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据中外多种史料的记载,正是怛逻斯战役中被俘的 2 万唐将士中的一些造纸工匠,将造纸术传入中亚和西亚地区。之后,撒马尔罕、巴格达以及大马士革成为了阿拉 伯帝国的三大造纸中心。而至于被俘唐军士兵中 为何有通晓各种技术的士兵,有资料解释为当时唐 朝统治者大规模进行征兵,许多工匠不得不进入军 队,参加战争,这也为中阿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契机。
怛罗斯战役同样对中亚地区的伊斯兰化进程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公元 7 世纪末 8 世纪初,阿拉伯帝国进军中亚,使得伊斯兰教在这一地区迅速传播开来。从 8 世纪后半期到 9 世纪初,伊斯兰教逐步成为中亚当地居民所信奉的主要宗教。
在倭马亚和阿拔斯王朝时期,伊斯兰教在中亚的统治地 位不断巩固加强,随着在怛罗斯战役中获胜,阿拉 伯帝国确立了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优势地位。其后的突厥民族虽然在政治上获得统治地位,但是在信仰上却出现了突厥民族伊斯兰化。蒙古人的入侵并没有使得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教走向衰微,为巩固 统治,蒙古统治者对伊斯兰教实行宽容政策,甚至有些中亚的蒙古统治者倒向伊斯兰教
由此可见, 怛罗斯一战促进了之后伊斯兰教在中亚广袤土地上的传播,改变了一个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同时更为远东的中华文明和中东的伊斯兰文明交流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和广阔的舞台。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唐朝皇帝列表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