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争霸天下,互为对手的两方在决出胜利着后,必然要面对一种状况,那就是胜利者会怎样对失败者的手下。
而最开始开启争霸的就是楚汉之争,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斗争,最后刘邦取得胜利。
项羽兵败自刎,刘邦获得胜利,而这时候项羽还有很多手下人,只能选择投降刘邦。
而面对这些降将,刘邦却选择了一种意外的处理方式,让人称奇。
要命的季布——当赏
公元前202年,获得楚汉争霸胜利的刘邦正在处理后续事宜,其部下获封腾王的夏侯婴前来觐见。
夏侯婴军人出身,也没转弯抹角的,直接道明来意:“今有楚将季布前来,愿事我皇。”
意思是有楚霸王项羽手下的将领季布前来投靠,想要在刘邦手下做事。
不想刘邦听了这话,怒目圆睁,一副想要杀人的表情。
为什么呢?一听季布的名字,刘邦就这么愤怒呢。
这是因为,刘邦当年差点而死到季布手里,而且因为季布他丑态百出。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刘邦还不是项羽的对手,屡战屡败,其中在彭城之战,几乎全军覆没。
没奈何,他只能落荒而逃,而当时季布正是项羽手下大将,最先发现逃跑的刘邦,所以领兵追击。
刘邦前面跑,季布后面追,敌众我寡,一旦停下肯定在劫难逃,所以刘邦死命的逃跑。
只是他是乘车,后面追兵是骑马,论速度还是后面快些,为了减轻车重逃出去,刘邦一狠心就把跟着自己的一双儿女给推下了马车。
而这时他身边跟随的正是夏侯婴,见状不敢怠慢,赶紧上前又把孩子推上了马车。
可刘邦着急逃跑,实在顾不得了,就又把孩子推下去,夏侯婴则又给推上去,如是再三,刘邦急了。
“我们这情况如此紧急,难道就要因为这两个小儿,而误了我们的大业吗?”
拔剑逼退了夏侯婴,再次把孩子推下车,夏侯婴见此,也是无奈,不过终究不肯放下,双手各夹住一个孩子在身侧,骑到马上,跟随在马车后面。
总算借着地势没有让季布追上,可是季布的追击让刘邦颜面大失,几乎丧命,所以很是记恨他。
现如今听到这个差点要了自己命的人来了,就想要报复回去。
可是夏侯婴却在此劝道:“人臣各为其主,季布前为楚将,难道不该为楚效力,如今楚已亡,他即不北投胡人,又不南降蛮夷,而是来你这里,这是弃暗投明之举,希望三思。”
刘邦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听进话,所以思虑一下,也就同意了。
之后他召见季布,当面勉励一番,表达了不计较前事的心思,然后册封他为郎中,也算是高级郎中了。
后来季布历经三朝,一直为大汉牧守一方。
救命的丁公——斩了
听到这个事后,有个人心思活泛了,也跟着来降。
这人是谁啊?同样是项羽手下将领,丁公。
丁公与刘邦也是有渊源,而时间地点同样也是彭城之战时。
刘邦在一次战败后逃走,领兵追击的人正是丁公。
丁公一直紧追不舍,让刘邦逃之不及,很是苦恼。
为了能够能顺利逃走,刘邦只能向后面追击的丁公百般哀求,希望他能放过自己。
丁公见此情景,思虑再三,想到:“刘邦志向远大,前程不可估量,我现在卖个人情给他,等他发达了能不记得我的好。”
所以丁公假意追击不及,放过了刘邦,收兵回营。
到了这个时候,项羽兵败,刘邦即将统治全国,丁公想着自己算是救过刘邦的性命,若是此时投靠他,必然有封赏。
所以他来了,可惜想法是美好的,刘邦却没有如他所想。
听到丁公来降,刘邦第一个反应就是命令刀斧手把他绑了,然后推出去斩首。
丁公急的大哭提醒道:“陛下难道忘了当年我放过你的事情了?”
刘邦怒斥道:“正因为记得,所以我才要斩了你,当年身为楚将的你,却放过了我,这是你不忠的表现,如今你还想让我信任你的忠诚,所以我才要斩了你。”
丁公闻言,无话可说,只能引颈就戮。
你能说刘邦斩杀丁公,是忘恩负义吗?
结语
同样是降将,一心追捕,差点要了刘邦命的季布得到了封赏,而无心追捕放过刘邦,算是救命的丁公却被斩了首,两种做派结果各异。
只能说刘邦作为一国皇帝,如此处事是符合自己身份的,而季布同样也是找准了自己的定位,这才受赏,而丁公没有明了自己的位置,做事有失本职,这才丢了性命。
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一个人有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应该三心二意,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总会有所收获,但是得陇望蜀,不思进取的忽视自己本职之人,终究是贪心太过,等到吃亏就悔之晚矣。
所以,我们做事情当一心一意,并非不让参与其他事务,而是先完成自己的工作,再有精力去做其他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