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是清朝历代皇帝之中绯闻比较多的,一般来说,绯闻比较多的帝王,说明他的智慧和谋略都是非比寻常,不是在历史上留下千古成就就是留下种种谜团,总之他们的出现在历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皇太极这个人,其实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他在伐明策略上是如何考量的。
要知道尽管清军入关之际,明廷虽然已经衰败不堪,但也并非是完全到了城门打开颓败的地步,皇太极当时不管再怎么有优势,没有经济上面的支持,想来想要打败明军是很费力的。皇太极能够完胜,其实还是与他的三步走有关系。这三步走中的第三部便是征服朝鲜。
朝鲜是明廷最为忠诚的属国,当初皇太极两次对朝鲜用兵,李棕都是以同样的理由打消皇太极收复朝鲜的想法,李棕认为:明国犹吾父也,助人攻吾父之国,可乎?
朝鲜虽然是一个小国,而且兵力也是还需要依靠明军,可是对于陷入经济危机的皇太极来说,收服朝鲜却是一个解决自身危机方法。
历来,但凡是发动战争或者是处于被动的一方,如果没有经济做支撑,都无法支付庞大的军费和粮草,当初,元军的铁蹄就曾踏遍欧亚列国,并且建立了四大汗国,但是在这之后,蒙古人在经济上却遭受重创,遇到了经济危机,不得不滥发货币。
皇太极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如果一旦和明军开战,明朝与后金之间的贸易就会中断,后金的经济就无法运转,打仗必须有经济稳定健康运转做支撑,皇太极四处征战,根本就无法顾及到发展贸易,所以皇太极便看上了朝鲜。
皇太极认为朝鲜是一个军需物资和互相贸易的好基地,收服朝鲜是势在必行,入关必须是双管齐下。所以皇太极在天聪元年便开始对朝鲜用兵。
说来皇太极也并不是什么泛泛之辈,想要对一个国家用兵,必然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不然无法堵住中外各国的悠悠之口。皇太极对朝鲜用兵的说法大概是这样的,他认为朝鲜多次不守信用,开罪于后金,此次出兵也并非专门针对朝鲜,而是后金边境屡次遭到盗贼骚扰,此次出兵就是为了收服这些小毛贼。
后金以阿敏为首的军队很快就攻占了朝鲜不少地方,朝鲜举国哗然,国王下国书质问皇太极,皇太极迫于局势,遣派人与朝鲜方面议和,战争持续了将近三个月。后皇太极与明军作战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军需粮草陷入了紧张。
此时皇太极派遣英额尔岱等人去朝鲜购买粮草,皇太极修书一封告知李棕表示希望卖给粮草供给蒙军,结果李棕只拿出了一千石粮食,而且还是以市场价卖出,这让皇太极十分气恼,认为李棕还没有被打醒,不断交也就算了,还不开通互市,就更不行了,于是在天聪十年再次对朝鲜用兵。
皇太极给李棕修书一封斥责李棕,并且列举了李棕的十宗罪。然而此时皇太极正在对明军再次发起进攻,不宜再与朝鲜用兵,直到天聪九年,皇太极彻底降服蒙古部族,并且得到了蒙元的传国玉玺,在满清贵族首领的建议下,皇太极上尊号为皇帝,消息传到了朝鲜国内,李棕和大臣十分不满,认为明皇帝崇祯尚在,他就敢自称皇帝。
天聪十年,满蒙贵族修书给李棕,提议派遣大使去祝贺皇太极称帝,可是朝鲜大使去了之后并没有向皇太极行大礼参拜,皇太极大为恼火,发誓定要打疼李棕,而且是倾全国之力进攻朝鲜。
可以说皇太极两次对朝鲜用兵,其实都是迫于无奈,并非是因为明朝与朝鲜之间的藩属关系,第一次用兵是因为后金经济压力很大,如果明军方面能够顾及得上朝鲜,对后金进行经济封锁,其实皇太极的压力也是不小的,如果明和朝鲜联合与后金打持久战,也就更不用说了。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