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道理,好比早年间香港江湖片里的一句常见台词:打江山不止靠拳头硬,更重要的是脑子。三国一代枭雄曹操为什么只能做个割据枭雄?他比汉高祖刘邦,差就差在“脑子”。
首先要明确一件事,曹操的军事才能真比刘邦强?如果单单比“拳头”,比起汉高祖刘邦带五十万大军被项羽三万铁骑虐打的彭城惨败,还有刘邦以三十万大军被匈奴险些困死的白登之围,曹操的沙场岁月,简直是光彩照人,一生大部分硬仗,都是亲自统帅,虽说也吃过败仗,却是越挫越强,痛击袁绍的官渡大战,追亡逐北的白狼山血战,都是古代战争史教科书般的妙笔。论“拳头”硬度,不是一般的强。
那么问题来了,曹操的“拳头”如此硬,为何血拼了大半辈子,也只扫出了半壁江山?因为在“脑子”环节,刘邦三个看似重要的智慧,却是远远领先于曹操,首先一条,恰是曹操十分出名的一大“强项”:用人。
曹操的用人能力,只要跟三国沾边的电视剧,动不动就要吹一把,放在真实历史上,他自己更是标榜向刘邦学,公开发布的招贤告示上,都号称要像刘邦信用陈平一样,不计前嫌信用一切人才。某些用人的典故,更是满满刘邦的影子:当年跟随张绣袁绍跟他血拼的陈琳贾诩们,都被他百分百信用。只要事关重大战事,多难听的话都听。横扫乌丸的白狼山战役打完,凯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战前提反对意见的部下道谢。一生纵横捭阖间,这类虚怀若谷的桥段,几乎家常便饭,满眼都是明主风采。
但是,跟一统天下的刘邦比起,刘邦用人智慧中核心的一条,曹操并没有学到家:放权。
同样是信用人才,刘邦用人环节上真正的大智慧,却是该放手时就放手。比如刘邦最不擅长的军事环节,既然自己不擅长,就干脆拜了韩信做大将军,楚汉战争的关键环节,也正是韩信的统筹布局,终于捏住了项羽的死穴。又比如至关重要的后勤环节,更是全数甩给了萧何。凭着萧何在关中累死累活的忙活,叫多次被项羽大放血后的刘邦,每次可以及时补血。
甚至,哪怕一些小事,刘邦的甩手气度,更是远远甩开曹操,比如曹操拿来举例子的陈平,就体会到刘邦这番手腕:陈平给刘邦献计离间项羽时,刘邦一听就眼睛放光——离间哪够,你得花钱在项羽身边造谣,这事交给你了,缺多少钱先从我这里拿!
这样放手的气度,在曹操的三国争霸历史上,却是几乎未见,他身边的荟萃英才,清一色都是辅助性人物,极少有独当一面的干才。甚至曹操本人,对“独当一面”这事,更是大半辈子没放手,所有关键战役,都是亲自统帅打到底。兵权事权全数紧紧抓牢到底。如此将帅一起做,饶是拳头再硬,打下去也是不堪重负。
韩信们为刘邦扫平天下的强大场面,放在曹操身上,仅是用人观念,就未达到。
而在“脑子”方面,曹操第二条差刘邦极大的,却是气度。
在许多野史里,刘邦常常被塑造成一幅流氓模样,经常是动不动就满嘴爆粗,急了就乱发脾气。可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却有着叫后世帝王自叹不如的襟怀。越是关键时刻,越懂得如何取舍。垓下之围的关键时刻,面对韩信等人的封王诉求,刘邦虽然也差点骂娘,但硬生生憋回去后,却是咬牙认了下来:能咬下牙齿去舍,才换得西汉开国的江山。
而放在曹操身上呢?晚年的一桩私事,就直接衬出了他比刘邦的差距:身患重病的曹操,邀请名医华佗来为自己诊治,却又因华佗触怒自己,一怒就杀掉了华佗。华佗一生心血的医学突破,也随着这一刀彻底杀没。当然捎带“杀”掉的,也是自己的求生希望。
类似的事情换刘邦身上呢?刘邦病入膏肓的时候,看病的医生还假意宽慰,说这病有得治,心里门清的刘邦直接一句大骂:“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然后赏了医生一笔钱后就把医生赶出去。这位捧着金子慌慌张跑出去的医生,回想起这一幕来,也许会眼泪哗哗。生命最后一刻,刘邦的表现,都比曹操有气度的多。也只有这样的胸怀,才能挺得住失败,扛得住江山,不至于像曹操面对取益州的大好时机时,嘟囔着“得陇望蜀”放弃。
但最见证曹操与刘邦差距的,更是一条高难度动作:规划!
虽然在后人眼里,曹操相当有文化,写诗写文十分有风采,刘邦则是读书少没文化。但论起规划的眼光能力,没文化的刘邦,一辈子的表现,都是领先曹操几个身位。
曹操的规划能力强不强?只要看看曹魏帝王后面的悲剧就知道,虽说坑是一代代挖的,但至少在曹操晚年时,无论对士族的威胁,还是未来曹魏帝国的权力布局,他都缺少未雨绸缪的意识。后来司马家族的鹊巢鸠占,很大程度上,就是占了“先天不足”的光。
而在这条上,家底更惨淡的刘邦,却是从来重视布局:与项羽争天下时,确立正确的战略路线,天下在手后,分封诸王的同时更大封功臣,形成彼此权力平衡。休养生息的国策更开始为西汉骑兵建设打底。几乎每一招,都是考虑到未来十年以上。西汉能够先熬过诸吕之乱和七国之乱,最终傲然向匈奴亮剑,整个的国家发展规划,都是刘邦早早完成。
以这三条差距说,无论哪个行业,以正确的用人思维和宽广胸襟,完成步步为营的战略规划,都是胜利的王道。曹操与刘邦的差距,正是这个道理。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