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二帝,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清太祖努尔哈赤,想当年,凭借父辈遗留下来的十三副铠甲起兵,一路披荆斩棘、翻江倒海,最终,依靠自己过人的智慧与卓越的领导能力,运用各个击破的策略,将四分五裂的女真一族全部统一至自己的旗下,结束了女真族长期分裂混战的局面,以致于才让后代有了打败明朝,建立清朝的不世壮举。
回望各朝各代,每一个王朝的覆灭之前都伴随着内部统治的瓦解,这就好像一个难以更改的定律一样。
但是你若是仔细去了解满清十二帝,你可能又会发现,虽然满清的皇帝算不上每一个都是圣人,但是至少他们也不会被冠上昏君的称号,但是即便如此,清朝还是免不了被覆灭的结局,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清朝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可以说是完全吸取了此前历朝历代统治者中受到的各种经验与教训,将那些可能出现的漏洞和缺陷都给完美的弥补了。
像汉朝的外戚专权、五代十国混乱的政权割据、明朝的宦官干政等等,这些封建王朝时期最能影响君主统治的潜在威胁那是一个都没有,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关于皇位传承时所不可避免的流血事件,俗称“血腥的传位”。
“血腥的传位”有多血腥呢?这一点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一下当初朱棣带领所谓的清君侧、靖国难的义军们攻下南京城时,他亲侄子建文帝下落不明的下场来窥探一二。
然而这一点呢,在清朝时期也是被卡得死死的,除了清朝中期出现了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之外,后期的传位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恶性争斗,“秘密立储”制度的建立更是将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思想封建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再来,就是历代皇帝的勤勉程度了,可以说清朝的皇帝没有一个是荒淫无度之辈,更没有懒政惰政的行为,和以往的皇二代相比,他们可谓是典范中的典范,要知道,在他们的上一个朝代,各种各样的皇帝都有,有那什么“美食皇帝”、“蛐蛐皇帝”、“豹房皇帝”、“炼丹皇帝”跟“木工皇帝”等等,可谓包含各种职业,应有尽有。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你一个一国之君不务正业,毫无威信可言,这让手底下的人如何服气?又如何去管好天底下那千千万万的子民?所以,走向覆灭也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但是清朝皇帝呢,却没有出现过这种不务正业的皇帝,也许是自身的觉悟比较高,又或许是皇宫后边的那棵老歪脖子树仍然在“盯”着他们,使他们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但即便如此,清朝十二帝也没有成为封建王朝帝王之中的楷模,不仅如此,晚清的数位帝王更是被钉在了耻辱柱上,犹如耶稣一般,只不过后者是受人景仰,而前者则是非也非也。
作为一个皇帝没有治理好自己的领土,这肯定是存在过失的,但究其原因,会发现又不能全部怪罪于他们,要知道,清朝前中期的皇帝们都是很能干且很有想法的,他们不甘于平庸,横扫女真,征服蒙古,建立大清,一统华夏,平定三藩,拿下宝岛,开启了康乾盛世等种种不世功绩。
然而康乾盛世之后的那些皇帝们,虽然能力没有像他们老祖宗那般突出,但也不能说是无能之主,他们能力也很强,也很有想法,又勤劳肯干,即使后期被列强欺悔,晚清的皇帝们也没有一个是碌庸之辈。
康乾盛世之后,是由盛转衰的一个阶段,乾隆之后是嘉庆,嘉庆一朝上承康乾盛世,下启咸道衰世,嘉庆一朝受时代的局限,束缚于传统的观念,虽然作出了有力的整治,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还是他老爹给他遗留的社会问题弊端丛生,已经是积重难返,期间更是爆发了动摇清朝统治根基的白莲教起义。
而这一时期,正是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内忧不断的大清朝仍是推行“天朝上国”的政策,这为日后外国列强欺压晚清埋下了伏笔。
嘉庆之后是道光,说起道光,可真是一个勤俭节约到极致的一个皇帝了,相信不少人都幻想当皇帝,目的很单纯,可能仅仅可以锦衣华服,享受全天下最好的事物,仅此而已。
但是道光这个皇帝,当得可不是很享受,历史记载,道光皇帝节俭到连身上穿过的衣服不少都是有打过补丁的,就连皇后的生日主宴也就是一个打卤面敷衍了事,你可以去翻一番历史课本,相信再也找不出有谁能比道光帝更为节俭的皇帝了。
不仅如此,他还曾经下过令,“宫中用度岁不可超二十万”,要知道,皇宫之大,可是占地十几万平米,且不说那虚指的后宫佳丽三千,侍卫、太监、宫女、皇子、公主们加起来没有几万也差不多接近了。
但是呢,这些人加起来的经费就只有二十万,可见道光皇帝这勤俭的程度是如何“令人发指”了。
为什么他会这么节俭呢,你以为他是小器吗,那又不是的,他之所以如何节俭,为的是将节省出来的真金白银去支援前方禁烟行动,这样的皇帝不可谓不圣明,但天不遂人愿,因为自身的实力问题,导致开启了清朝史上受外寇欺辱的第一人,一场鸦片战争,暴露了大清朝外强中干的真实一面。
说完了道光帝,又到了他的儿子咸丰帝,咸丰帝是清朝最后一个拥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承皇位的皇帝。
咸丰帝继位后立刻花大手笔对朝政进行了改革,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清朝政权,他开始革除弊端,重用贤才,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但是一切的努力仍旧不够弥补自身的不足,在列强的欺压下,换来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导致咸丰帝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之下终于病逝于承德的避暑山庄,享年才三十一岁,那可是正值壮年的年纪呀。
再之后就是清朝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帝了,那就是同治帝,十八岁开始亲政,但是不到一年便病逝了,虽然没有什么政绩可言,但是其也是同样属于英明神武的,从他支持曾国藩和李鸿章推行洋务运动以自强这一举措来看,绝对的明主,只可惜,不到二十就驾崩了,关于死因也是众说纷纭。
而后来的光绪帝也同样是一个明君,晚清时期著名的“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就是在光绪帝的大力支持下才得以开展进行的他敢为人先,顶着老一辈旧思想的压力,搞君主立宪制,为了能够再次振兴中华,他能够做到自斩皇权,这不可谓不英明,他们都是值得称赞的明君,他们为了振兴家园,也曾努力过,斗争过。
自咸丰帝对英法宣战失败之后,后来的光绪帝同样也对日本宣战,慈禧太后更是直接向全世界宣战,他们跟入侵的列强抗争过,也用血肉之躯去战斗过,但无奈结局都是以失败收场,不可谓不悲壮。
话说回来,清朝的灭亡不仅仅是因为清朝自身,更主要的还是因为时代变了,大清朝的敌人不再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也不是内部政权的内耗,而是一种外来的先进生产力,先进的生产体系,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文化冲击。
加之在最有可能率先进入先进社会的时代,却被旧思想与认知所蒙蔽,导致错失了与外国先进文化共同进步的时机,这才导致了晚清社会处处挨打受辱的局面。
在这种大趋势之下,外来势力的强势打击之下,凭借个人的能力想要挽回颓势,根本是难于上青天,虽然晚清的几位君主都曾努力过,奋斗过,但是事实总是残酷的,落后就要会挨打,千古不变的真理,于是,落后的封建体制也注定要被先进的文化思想所取代,大清朝的覆灭也就理所当然了。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