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四大天王
3。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穿甲胄,手中缠绕一龙。“毗留博叉”梵文译音,意为 “广目”。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扶人民,他住须弥山白云量,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龙,也有称赤索,看有人不信佛教,就用赤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
四大天王名称是:
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主守东方,据称他能护扶国土,故称东
方持国天王。“多罗吒”,乃梵文译音,“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他住须弥山黄金棰是主乐神,故手持琵琶,表明他要用音乐 来使众生皈依佛教。
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仗宝剑,他住须弥山琉璃埠。“毗琉璃”梵文
译音,即意“增长”,据说他能率诸鸠般荼、薜荔等主守南方浮提洲。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
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穿甲胄,手中缠绕一龙。“毗留博叉”梵文译音,意为 “广目,'。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扶人民,他住须弥山白云量,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龙,也有称赤索,看有人不信佛教,就 用赤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
4.北方多闻天王, 名毗沙门,身绿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握神鼠——银鼠。“毗沙门”梵文译音,意即“多闻"。“多闻”比喻福、德 ,闻于四方。他住须弥山水昌盛,手持宝伞,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众生财物。
四大天王中,最得意者是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据说他与吉祥天女是夫妻,(一说是兄妹),在古印度他是佛教中的一位主司施福护财善 神,又各施财天王,在印度古神话中,他既是北方的守护神,又是一位“大财神爷",故在四大天王中他的信徒最多。中国敦煌壁画中的 毗沙门画像:画他渡海布道之际,常常散下金银财宝。
四大天王在中国寺庙里,不但形象被彻底汉化,皆为中国古代虎将打扮,而且将四神赋予中国式寓意。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奉太上 元始之命,敕封魔四兄弟道:“今特敕封尔为四大天王之职,辅弼西方教典,立地水火风之相,护国安民,掌风调雨顺之权,永修厥职, 毋忝新纶。',大概受此敕封,古印度的佛教护法神,就成中国式的护法神了。
据清·霍灏《通俗篇》载:寺内四大金刚各执一物,俗谓“风调雨顺”四字;执剑者,风也;执琵琶者,调也;执伞者,雨也;执龙者, 顺也。风调雨顺,预祝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之意。而四大天王之塑像,却被造神者塑成横眉怒目、凶猛威武形像,说明佛教护法神之庄严 可畏天庭的四大天王:
1. 东方持国天王(梵名 Dhritarā??ra,“提多罗吒”),率领颠逛鬼、香阴神等守护东胜神洲;
2. 南方增长天王(梵名Virūdhaka,“毗流驮迦”),率领鸠般荼、薜荔鬼等守护南赡部洲;
3. 西方广目天王(梵名Virūpāk?a,“毗留博叉”),率领诸龙以及诸饿鬼等,守护西牛贺洲;
4. 北方多闻天王(梵名Vai?rava?a,“毗沙门”),率领夜叉、罗刹等守护北俱卢洲。
拓展资料:
天王是佛教的概念。他们分别是持国天、增长天、广目天、多闻天。他们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四位神将,后来成了佛教中的护法天王。他们各自率领神将,守护四方天下。
除了四个天王,还有一个托塔天王。那么天宫里到底有几个天王,具体如下,托塔李天王和四大天王的关系:
托塔李天王的原型,就是北方多闻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叫毗沙门。传到中国来之后,信仰十分发达。民间又认为唐代的武将李靖是毗沙门天王的化身。久而久之,李靖就成了毗沙门天王,又叫托塔李天王,这就是毗沙门天王中国化的第一步。
毗沙门天王和北门紧密联系了之后。人们又以为“毗沙门天王”和托塔李天王是两个人。结果把他们分而又合,合而又分。在四大天王之外又出一个“托塔李天王”来,玉帝的天宫就有了五个天王了。据佛经介绍,四大天王各护一方世界:居须弥山的东胜神州、南赡部洲(中国属该洲)、西牛贺洲、北俱罗洲。由于他们各护一方世界,所以又称“护世四天王”。他们的称谓与着装一般是这个样子的,即:
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托,身着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琴。所谓“持国”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以慈悲为怀,用琵琶弹奏,以音乐感化众生,皈依佛门。
南方增长天王,名叫毗琉璃,身着青色,穿甲胄,手持宝剑。所谓“增长”,其意思就是令众生增长善根。手持宝剑,意思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
西方广目天王,名叫毗留博叉,身着白色,同样身穿甲胄,手上缠一龙,意思是对不信佛教的人,用索捆绑,使其皈依佛门。
北方多闻天王,名唤毗沙门,身着绿色,同样穿甲胄,右手持宝伞与神鼠,意思是可以治服众魔,以保护众生财富不受侵犯。四大天王就生在古印度著名的须弥山腰,那里耸立着一座犍陀罗山,此山有四山峰,称须弥四宝山,山高三百三 十六万里。"四宝所成,东面黄金,西面白银,南面琉璃,北面玛瑶。四天王各居一山。”四大天王是各护一方世界,说须弥山四面;东 胜神洲、南瞻部洲,(中国在此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故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辅佐四大天王守护 空间十方。即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以及上下方。
据记载:四大天王手下各有八位大将,辅助管理所属山河、森林,以及地方上的小神。众大将中居首位者是韦驮,专门保护出家人,因此 备受僧尼尊崇。
四大天王名称是:
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吒,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主守东方,据称他能护扶国土,故称东
方持国天王。“多罗吒”,乃梵文译音,“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他住须弥山黄金棰是主乐神,故手持琵琶,表明他要用音乐 来使众生皈依佛教。
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仗宝剑,他住须弥山琉璃埠。“毗琉璃”梵文
译音,即意“增长”,据说他能率诸鸠般荼、薜荔等主守南方浮提洲。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
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穿甲胄,手中缠绕一龙。“毗留博叉”梵文译音,意为 “广目,'。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扶人民,他住须弥山白云量,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龙,也有称赤索,看有人不信佛教,就 用赤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
4.北方多闻天王, 名毗沙门,身绿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握神鼠——银鼠。“毗沙门”梵文译音,意即“多闻"。“多闻”比喻福、德 ,闻于四方。他住须弥山水昌盛,手持宝伞,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众生财物。
四大天王中,最得意者是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据说他与吉祥天女是夫妻,(一说是兄妹),在古印度他是佛教中的一位主司施福护财善 神,又各施财天王,在印度古神话中,他既是北方的守护神,又是一位“大财神爷",故在四大天王中他的信徒最多。中国敦煌壁画中的 毗沙门画像:画他渡海布道之际,常常散下金银财宝。
四大天王在中国寺庙里,不但形象被彻底汉化,皆为中国古代虎将打扮,而且将四神赋予中国式寓意。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奉太上 元始之命,敕封魔四兄弟道:“今特敕封尔为四大天王之职,辅弼西方教典,立地水火风之相,护国安民,掌风调雨顺之权,永修厥职, 毋忝新纶。',大概受此敕封,古印度的佛教护法神,就成中国式的护法神了。
据清·霍灏《通俗篇》载:寺内四大金刚各执一物,俗谓“风调雨顺”四字;执剑者,风也;执琵琶者,调也;执伞者,雨也;执龙者, 顺也。风调雨顺,预祝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之意。而四大天王之塑像,却被造神者塑成横眉怒目、凶猛威武形像,说明佛教护法神之庄严 可畏。
洪秀全(1814~1864)太平天国天王。自幼熟读《四书》、《五经》,深受师长及亲友赞许。1827年,未满15岁的洪秀全轻而易举通过了县试,但府试却落选了,此后又先后三次参加了科举考试,不幸都名落孙山。1843年,洪秀全受《劝世良言》一书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提出天下男女,皆兄弟姐妹,应独尊上帝,不行恶事,斥封建皇帝为“阎罗妖”,号召人民奋起将其“击灭”,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冯云山(1815~1852)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少时聪慧好学,饱览儒经、天文、历算和兵书。因父亲早故,家道中落,他在家乡教读,屡试不中,对科举与清政府不满。1843年他与洪秀全仔细研读《劝世良言》,支持和参与创立拜上帝教。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登极,称天王,设立五军主将制,他受任为前导副军师后军主将,谦让退居杨秀清、萧朝贵之下。
杨秀清(1823~1856)太平天国东王。家境贫寒,幼丧父母,饱受生活磨砺,虽不曾读书,但谙于世事,富于权谋。1844年加入拜上帝会。1848年冯云山陷狱,洪秀全离开广西,拜上帝会濒于瓦解,杨秀清假天父下凡,发号施令,稳定团结众心,又设法营救冯云山脱险,使拜上帝会危而复安。永安分王,杨秀清被褒封为左辅正军师东王,并授权节制诸王,身系太平天国军政全权。
萧朝贵(?~1852)太平天国西王。家境贫苦,萧朝贵稍长,即以佣工及种山烧炭谋生,后举家由武宣移居桂平县古棚村,与杨秀清家毗邻,过往甚密,情同手足。朝贵娶黄氏女宣娇为妻。宣娇因过继杨家,随养父姓杨,与秀清为兄妹辈。1847年8月,洪秀全自广东入桂,与宣娇结为兄妹。1852年9月,在长沙南门一战中,萧朝贵不幸被清军流弹击中胸膛,壮烈牺牲。
石达开(1831-1863)太平天国翼王。在冯云山、洪秀全的启发下,加入拜上帝教,并成了贵县的一方之雄。1851年,洪秀全在永安封王,石达开被封为翼王,“羽翼天朝”成为太平军主要将领之一。
韦昌辉(1826-1856)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经冯云山启发加入拜上帝会,并奉命在家开炉打铁,明则制造农具,暗中制造武器,准备起义。金田起义就是在韦家祠堂宣布的。1851年3月,洪秀全登极,韦昌辉被封为后护又副军师,领右军主将,是五军主将之一,永安封王时,又被褒封为北王。冯云山、萧朝贵分别在全州、长沙牺牲后,韦昌辉的地位自然上升,仅次于洪、杨、居第三位。洪秀全、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洪秀全(1814~1864)太平天国天王。自幼熟读《四书》、《五经》,深受师长及亲友赞许。1827年,未满15岁的洪秀全轻而易举通过了县试,但府试却落选了,此后又先后三次参加了科举考试,不幸都名落孙山。1843年,洪秀全受《劝世良言》一书的影响,创立拜上帝教,提出天下男女,皆兄弟姐妹,应独尊上帝,不行恶事,斥封建皇帝为“阎罗妖”,号召人民奋起将其“击灭”,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杨秀清(1823~1856)太平天国东王。家境贫寒,幼丧父母,饱受生活磨砺,虽不曾读书,但谙于世事,富于权谋。1844年加入拜上帝会。1848年冯云山陷狱,洪秀全离开广西,拜上帝会濒于瓦解,杨秀清假天父下凡,发号施令,稳定团结众心,又设法营救冯云山脱险,使拜上帝会危而复安。永安分王,杨秀清被褒封为左辅正军师东王,并授权节制诸王,身系太平天国军政全权。
石达开(1831-1863)太平天国翼王。在冯云山、洪秀全的启发下,加入拜上帝教,并成了贵县的一方之雄。1851年,洪秀全在永安封王,石达开被封为翼王,“羽翼天朝”成为太平军主要将领之一。
韦昌辉(1826-1856)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经冯云山启发加入拜上帝会,并奉命在家开炉打铁,明则制造农具,暗中制造武器,准备起义。金田起义就是在韦家祠堂宣布的。1851年3月,洪秀全登极,韦昌辉被封为后护又副军师,领右军主将,是五军主将之一,永安封王时,又被褒封为北王。冯云山、萧朝贵分别在全州、长沙牺牲后,韦昌辉的地位自然上升,仅次于洪、杨、居第三位。
?3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1814~1864)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1821~1856)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1822—1852)
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1823~1856)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