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专权
在汉武帝之前,吕后独揽超纲就是外戚专权的一种象征。但汉朝真正的外戚专权是却是从汉武帝这里开始的,汉武帝每次成亲都会重用亲家人,例如卫青、霍去病、霍光。
外戚专权图
但在汉武帝天威还在是,外戚也就不敢放肆,但是汉武帝去世后,外戚的情况就越来越严重。汉武帝对于外戚就是特别的信任,虽然开始时外戚曾经给过他帮助从而让他实力增强,但是,之后的外戚作乱还是说明了他重用外戚的做法是片面的,不武断的。对于后来形成外戚专权的局面,汉武帝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西汉末年夺权的外戚就是王莽,王莽篡汉建立了新朝,虽然最后还是土崩瓦解,不过当时却是对社会造成了极为不好的影响。而东汉时期,则是太后窦氏专权,在朝中重要的职位上都安插自己娘家的人,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来把持朝政,保证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另外熹邓太后、安思阎太后、顺烈梁太后、桓思窦太后、灵思何太后,也都重用过外戚,使得汉朝的发展速度更加的缓慢,朝廷内外一片混乱,许多应该做的事都无法正常进行。
一般外戚得到重用的首要条件就是皇帝年少无知,朝政几乎全部把持在太后手中,而太后又将权力进一步分散给娘家的人,这就逐渐形成了外戚专权的局面。而小皇帝长大之后,势必想要摆脱外戚的控制,这样一来,地主阶级最腐朽的宦官制度又要产生了。
东汉末年外戚
东汉末年是的外戚与宦官两大专权尤为特殊,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权可谓是轮着来统领朝政,这也就成为了当时东汉末年的主要格局。
外戚图片
外戚的主要形成还是因为帝王年龄太小,君王无法政治朝政,就由君王的母亲来主政,而这也成了外戚权倾朝野的主要根源;东汉末年时期有一个很出名的将军就是何进,他是因为自己的妹妹被选入宫中,尔后他的妹妹被封为了贵人,何进自然也得到了一官半职,不过也不得不承认何进也确实是一个有着实力的人,他在立了种种功绩之后,职位也就跟着上升了,他的妹妹在后宫也成为了有地位的人,当时的皇帝因为何进在立了很多大功之后,再加上对他的妹妹有极为宠爱,这其中夹杂着许多的利益因素,何进的妹妹最终被封为了皇后,这样一来,朝政的大半部分权利都在何进的手上了,而之前,由宦官专权的时期,皇帝因为重用何进,最后借着何进之手,将宦官的专权剥夺;当然何进也是东汉末年最后一个外戚专权的人,不过何进被杀死后,东汉也走向了一个战乱的时代。
不过不管是外戚专权还是宦官专权都是皇权所给的,如果真正有能力的君王,一定会将权利放出去也收的回来,不会造成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权的局面了。
明朝外戚
明朝基本上没有什么外戚倾朝的事情发生过,明朝的制度已经比较严谨了,后宫不得干预朝政,轻则判刑,重则妃子嫔妃们将会被打入冷宫并且株连九族;与后宫有干涉的亲人一般也不封其做大官,除非他们都为皇帝办事情,在外戚方面明朝做的还是非常严格的。
明朝外戚画像
唯一的专权就是张太后时期,那时因为皇帝去世,而太子朱祁镇还年幼,于是张太后干涉朝政,她重用大臣“三杨”,不过主要的政权还是在张太后的手上,张太后去世后,皇权重新给了朱祁镇。
当然,明朝无外戚专政还是在于明朝后宫,据说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他的皇后马皇后非常的贤良得体,她为了防止会有外戚倾权的局面,于是亲自制定了家法,并且让后宫的每一个嫔妃都学习,她这一举动果然有效的阻止了外戚专权。
因此,明朝对外戚专权非常的严谨,还比如公主可以选择和庶民结为夫妻,不过有关庶民亲近的亲戚都不能够入朝为官,就算是有当官的亲人,也必须辞退官位,就连驸马也不能入朝当官,只能拿应当有的俸禄。
但是也真因为如此,明朝时期的宦官专权非常的严重,就如朱祁镇为皇帝时期,就因为他听信了宦官王振的话,才有了土木堡之变,也导致他被瓦刺国抓去当俘虏,他完全宠信与宦官,使得大权朝政都成了宦官所掌握得了,不仅使民众遭了秧,还牺牲了数万的大将士们。
延伸阅读:宦官与外戚 外戚专政是怎么回事 汉朝外戚干政 汉朝为什么会出现外戚干政 什么是外戚干政 外戚干政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东汉外戚专权的简介 西汉外戚专权是怎样的 外戚干政是什么意思 汉朝外戚干政由谁开始 责任编辑:maokaikai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