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故事
朱熹,世人尊称朱子,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儒学的集大成者,他生年公元1130年 ,卒于公元1200年,享年70岁,对后世的哲学思想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哲学历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大家。
朱熹 像
朱熹的闲闻逸事有很多,至今还在民间流传,从中我们可以窥探朱熹这个伟人的性格特点。
朱熹的故事有神笔镇流,步步香,鹅湖之会等,最有名的最具有神话色彩的就是神笔镇流了,相传,朱熹某日到访书友的宅邸,看到周围环境郁郁葱葱,山林静谥,一时手痒即找友人要来了笔墨纸砚,当场挥毫泼墨,题写“居敬”二字赠给友人,并留下书写用的茅笔,收到朱熹题字的友人当即如获至宝,把这字和笔当做传家之宝,流传给子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这位友人的后人在为官上任时,带着家传至宝坐船渡江,却不料,在过江中途,江中掀起了妖风邪浪,同船的人们避祸不及,纷纷把镇邪之物扔中江中,可是这位后人并没有携带这类物件,情急之下,最后把珍藏的朱熹题字的茅笔仍入江中,顿时,江中风平浪静,众人大喜,事后得知是朱熹用过的神笔,一时传为美谈,就这样,神笔镇流的故事就流传至今了。
还有一个朱熹的故事步步香,也颇具神话色彩,相传朱熹晚年时为避祸,住过山下村一茶肆,这间茶肆很独特,坐落乡间林地,竟然蚊虫不侵,原来是周到细心的老板娘用艾草熏过的缘故,后来当地的村民就叫这种朱熹脚踩过的艾草为步步香。
朱熹 儿媳
朱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生于公元1130年9月15日,卒于公元1200年4月23日,是南宋时江西婺源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作为唯一的非孔子的亲传弟子而将孔子的儒学集大成者,被世人尊称为朱子,程朱理学的核心代表。
朱熹和他的儿媳的故事,最早的传闻是来自于当时南宋时期为官时的政敌之手,政敌的攻讦之词并不可信,但却被后世的人们记住了,别有用心的后世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目的,对于这种不实的污蔑圣人的言论,也采取了纵容包庇的政策,历史的真相就这样被掩盖了,但还是有些内心清明人们渴望拨雾见月,大音扫翳,追求历史的真相。
朱熹作为一个在南宋时期开山立派的思想家,受到了南宋朝廷的器重,他当时还给宋宁宗讲过学,一时风光正盛,但是木秀予林,风必摧之,朱熹受到了当时政见不和的同僚的严重排挤和诬陷,其中就有一同为官的叶绍翁写奏折,说朱熹是个伪君子,道貌岸然,不孝亲母,勾引尼姑,当然还有朱熹和儿媳之间的有苟且的事,这在古代人们注视礼义廉耻的风气下,攻击一个人的伦理道德有问题,是最能引起人们愤慨的。朱熹和他的儿媳,肯定是清白的,一个从政敌之手写出的话,从动机上面来说,就是不可信的,可是,对于伟大的圣人来说,身上有一点污点,反而让人觉得更可信,这是不是很可悲,这就是人性。
延伸阅读:朱熹心性论的内容 朱熹观书有感 朱熹治家格言是什么 朱熹后人是谁 朱熹理学 朱熹一生以清贫著称于世 朱熹的故事 朱熹的思想主张 对朱熹的评价 朱熹的读书方法 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 关键字:朱熹 责任编辑:maokaikai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