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一个厨房里都有这么一个调料“味精”,但一直以来我们对味精都存在争议。
有关部门审核显示,味精在食品的使用“没有限制”,无需担心其安全问题。但与此同时,一些关于味精的安全隐患问题却频频出现。调查显示,中国成年居民味精消费与超重有一定的关系。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中国1万名成人的饮食习惯进行了5.5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与每天摄入味精量少于0.5克的人相比,摄入超过5克的人,5.5年后超重或肥胖的几率比前者要高30%。
味精到底对人体有没有危害?
首先介绍一下味精的成分:味精是调味料的一种,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鲜味。我们每天吃的食盐用水冲淡400 倍,已感觉不出咸味,普通蔗糖用水冲淡200 倍,也感觉不出甜味了,但谷氨酸钠盐,用于水稀释3000倍,仍能感觉到鲜味,因而得名“味精”。
味精的优势在于:
味精对人体没有直接的营养价值,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鲜味,引起人们食欲,有助于提高人体对食物的消化率。
味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具有治疗慢性肝炎、肝昏迷、神经衰弱、癫痫病、胃酸缺乏等病的作用。
但是,谷氨酸钠,在人体内可分解转变成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味精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出现眩晕、头痛、肌肉痉挛等症状。味精中含有钠,过多摄入还可能导致高血压。
儿童过多食用味精或含谷氨酸钠的食物,大脑生成的过多的氨基丁酸将会抑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旁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结果使得甲状腺素和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而甲状旁腺激素是用来调节血钙和血磷最重要的激素,它的减少会导致钙磷大量流失,人体的骨骼生长和发育就会受阻。
味精有几个禁忌:
忌高温使用:谷氨酸钠在高温下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焦谷氨酸钠,产生轻微的毒素。科学实验证明,在70℃-90℃的温度下,味精的溶解度最好。所以,味精投放的最佳时机是在菜肴将要出锅的时候。
忌低温使用:温度低时味精不易溶解,如果需要放味精提鲜时,可以用温开水先把味精化开,晾凉后浇在凉菜上。味精在酸性菜肴中也不易溶解,酸度越高越不易溶解,效果也越差。
忌用于碱性食物:在碱性溶液中,味精会起化学变化,产生谷氨酸二钠。所以味精与碱性食物不能同食。
忌投放过量: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食用味精不宜超过6克,否则,就可能产生头痛、恶心、发热等症状过量食用味精也可能导致高血糖。老年人及患有高血压、肾炎、水肿等疾病的病人应慎重食用。
所以,味精可以食用,但要适量。有研究建议,每道菜中添加的味精不应超过0.5毫克。但市场上的不少调味酱、汁等都含有谷氨酸钠,因此,做菜时添加了调味料,就不必再放味精,盐也要少放。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