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OWI EKA甩棍分为三个版本(黑色钢制版本、红色钢制版本、铝制版本)
那黑色版本和红色版本到底有什么区别?
区别仅在于手柄的颜色,红色钢制版本又称为教官版,红色手柄更适合教官在演示技术动作时,让学员清楚的看到动作运动轨迹。
那铝制版本和钢制版本又有什么区别?
铝制版本又称为轻量版,具有重量更轻,速度更快的优点,铝制版本的中间节和顶端节为特种高强度铝合金,手柄节为钢制手柄(和GAS蚂蚁轻机相反:打击节为钢制)。
EKA甩棍到底有啥特点呢?
1、主材钢轴为高强度特质钢材,坚固耐用、不易损坏;
2、黑铬镀层,质地坚硬,表面带光泽,同时经过精细防锈处理;
3、手柄使用乙烯泡沫胶皮,外软里硬,具有良好的触感和美感,充分展现甩棍低调沉稳的传统风格;
4、收棍按钮设计,收缩时按钮与尾盖边缘平行,伸出后按钮突出,方便按压按钮收棍;
5、伸展方式特别。可以用力甩出,也可拉住棍头拽出甩棍,直至锁定。这使得在狭小的空间中可以使用甩棍,实施保护;
7、伸展:用力甩出或拉住棍头拽出;
8、收棍:按住尾端按钮,旋转收缩棍体。
同样,国产蚂蚁GAS机械棍也有黑色版本、红色教官版和铝制版本,这里就不多说了,下面详细说一下两者之间21寸轻机的对比,为什么拿这两个品牌作对比呢?因为他们是机械甩棍界的代表,你懂的:
1、GAS轻机较EKA-L轻机更修身,相应三节管径都要比EKA-L小一点,这样一来手柄就更适合亚洲人,是个靠谱的选择,之前一直在心中长期占据王者地位的EKA-L最遗憾之处就是在于手柄过粗,GAS机械棍这一点就非常好。
2、无论出棍状态还是收棍状态,GAS轻机都要比EKA-L轻机稍长1~1.5cm,大致见下面照片。
3、GAS轻机较EKA-L轻机轻了50~60克,开棍状态下两手各拿一根时感觉不出有明显差别,但在收棍状态下插口袋里随身携带时,可以较明显感觉GAS轻机确实更轻一些,相对有一种更便携的赶脚。
4、GAS轻机比EKA-L轻机的手柄胶皮要粗糙一些,也稍粘手,这方面来讲EKA-L胜出,EKA-L的手柄皮感觉更细腻,能和人的皮肤更贴合,一定程度优化了手感。
5、GAS轻机和EKA-L轻机的表面镀层基本差不多,连纹理也几乎一致,两者都很美观。
6、GAS轻机和EKA-L轻机的棍体上的字体印刷来讲本人偏好EKA-L的暗金色,更有韵味,GAS轻机的白色显得稍年轻,另外GAS轻机印刷的阿拉伯数字的字体看着有点累,尤其那“0”和“8”不仔细看还比较难分辨。
7、这次GAS轻机的晃动方面来讲做的很不错,至少我收到的这根GAS轻机晃动非常小,比我自己的EKA-L的晃动要明显小。
8、关于很多人都比较关心的棍体出棍收棍顺畅度的问题,我觉得这一点EKA一直做的是比较好的,也是各大品牌机械棍里最棒的,这是我的切身感受。
9、在划刺、劈砸、抡圈等一系列实际操控方面来讲,这两根棍子给持棍者完全不同的感受,GAS轻机打击节是钢制的,后面两节是铝合金的,为了提升打击性能使得整体的重心位置比较靠前;而EKA-L的手柄是钢制的,前面两节均为铝合金,于是重心相对集中在握柄处,这样的设计基本是比较多的牺牲了前端的打击效能,以换来的是可以增加使用者的握持感。
说到这里我也想在这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慨:极限性能来说是GAS好些(尤其重版甩棍里GAS重机拥有国际最高级最强悍的碾压级性能)。但不论怎样,历史角度来看,我始终觉得大多国产的棍子在工艺方面要稍逊于进口的产品,不论外观品相、镀层材料、握持感、人因设计等方面,进口的更能给使用者一种舒适的感受。另外进口的产品一般偏人道化设计,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不必要的伤害,德国人拿EKA是为了执法时控制目标人,而国人拿重机是为了跟对方手持的铁棍和大砍对磕,人性文化目的不同,也不好比较。
这里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不代表权威和定向说教,说到底,任何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必然有其对应的理论和创作者的想法,一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没有谁对谁错和谁比谁更好的说法,即便有,也请您放心里不要说出来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甩棍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