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十大未解谜团是什么?四川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是天府之国,也有传说是龙脉的所在,四川这片土地确实是非常神奇,给后世之人留下了很多难以解释的谜团,三星堆、黑竹沟、僰人悬棺、镇水神兽等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四川十大未解谜团吧。
四川十大未解谜团:行星砸出四川盆地 导致恐龙灭绝?
偶尔翻看的一张《中国卫星影像图》,竟触发了新疆人陈方对我国西南部四川盆地成因的思考。之后,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四川盆地是一个巨大的陨石坑,而且就是导致恐龙灭绝的直接证据”。“一个春日,估算直径在20公里左右的大行星,以高达1万亿吨TNT炸药的威力,由东南方向呈30°-40°入射角度急速向西南方向的地壳砸去,砸出了直径近500公里,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的四川盆地。这亦可视为陨石坑。
瞬间撞击的巨大能量留下了横断山脉的大皱折,包括1998年末,人类首次徒步穿越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也是青藏高原加速隆起和升高的原因。再往远里说,云贵高原、大巴山和秦岭也是行星撞击地球后能量朝南面、东面和北面辐射的杰作。”
1983年,毕业于新疆大学生物系的陈方引用《地理知识》的材料证实。该峡谷的大拐弯弧形条带,曾受到过来自多种方向断裂构造破坏和干扰,致使当时的地形极度扭曲,最终以大的拐弯套着小的拐弯,为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打开了一条通道,使之拥有了集高、壮、深、润、幽、长、险、低、奇、秀于一身的特点。6500万年似乎是各种专家研究的一个重点。
这一时间至少有两大地质事件连接为链:四川盆地的形成和青藏高原的隆起。二者的时间均定格在6500万年,这一时间恰恰是恐龙在地球上瞬间消失的年代。
四川十大未解谜团:三星堆
出四川广汉约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1929年春,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挖水沟时,发现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开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轰动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这里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简直让人不可思议。三星堆青铜面具和人像“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根本不像中国人,或者说地球人,所以,很多人都猜测三星堆文明也可能是“外星人的杰作和遗迹”。
四川十大未解谜团:黑竹沟
2014年9月10日,由峨边彝族自治县多部门组成的80人搜救组,将再次进入有“中国百慕大”之称的黑竹沟搜救。此前的8月16日,5名驴友进入黑竹沟探险,其中3人于8月20日下午失联,至9月9日依然杳无音讯。黑竹沟之谜由于黑竹沟藏有不少未解开的“谜”,当地彝汉人民把黑竹沟称之为南林区的“魔鬼三角洲”。
神秘失踪之迷人畜进入黑竹沟屡屡出现失踪和死亡事件,早有所闻,很多媒体也都披露过,人进去后是怎样失踪的,很多原因至今还是个谜。据不完全统计,自1951年至今,川南林业局、四川省林业厅勘探队,部队测绘队和彝族同胞曾多次在黑竹沟遇险,其中三死三伤,二人失踪。
据当地的彝族长者介绍,1950年,国民党胡宗南残部30余人,仗着武器精良,穿越黑竹沟,人沟后无一人生还,因此,这里留下了“恐怖死亡谷”之说。
黑竹沟有野人之说,也是个谜。据说1974年10月勒乌乡村民冉千布干曾亲眼见到高约2米,脸部与人无二,浑身长满黄褐色绒毛的雄性巨物野人,后来,当地群众曾发现野人的踪迹,当地人对“野人”的敬畏超过对山神的敬畏,称之为“诺神罗阿普”,意为“山神的爷爷”,许多人至今说到野人,仍然心怀余悸,黑竹沟有一个地名就叫“野人谷”。
纬度之谜黑竹沟所处的纬度和耸人听闻的百慕大三角,神奇无比的埃及金字塔相似,这是探险家称为的“死亡纬度线”,黑竹沟的最高峰一马鞍山主峰东侧,有一座海拔3998米的山峰,其上部成三棱形,酷似埃及金字塔,在红光照耀下,金光四射,形成一个神奇无比的梦幻世界,成为一座以假乱真的耀眼金山。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