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三大件最早的起源是在上世纪70年代,在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结婚方面那是更加的注重,从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转变成为结婚三大件,从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房子车子票子,也是一步步再往好的方面升级,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国结婚三大件的变迁史吧。
结婚三大件变迁史:70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70年代末期,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人们有了消费的欲望。要结婚就要购齐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当时家境不错的人家结婚时开始需要“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另外,算上收音机,合成“三转一响”。手表要“上海”牌,缝纫机要“蜜蜂”牌、“飞人”牌,自行车要“飞鸽”牌、“永久”牌,那才叫上档次。
当时这些东西需要凭票用券购买,一般人家很难买到。戴了手表的人喜欢卷起左袖子习惯性地将手腕抬得高高地“看看现在几点了”。家里的缝纫机被擦得一尘不染,还要做个很讲究的布套罩起来。自行车也要进行一番精心打扮,车座罩上带穗的套子,车梁用布或彩纸裹起来,车条要绕上几圈毛线转起来才好看。车子被擦得锃亮,快快地骑过去,留下一路“叮呤呤”的脆响,引来一片羡慕的目光。
80年代:冰箱、彩电、洗衣机八十年代,随着港台电视剧的大量进入内地,沐浴了改革开放春雨的内地民众也开始建设自己的幸福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收入的明显增加,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这些曾经让一代人为拥有他们而倍感骄傲的三大件早已变得不再稀奇。在家庭建设上,开始向电气化迈进,追求的“三大件”又变成了冰箱、彩电、洗衣机。后来才有不多的家庭开始用上了彩电,这“三大件”的尺寸都不大。即便冰箱只是单门的,洗衣机是双缸的,电视机是黑白的,人们的生活也是比蜜甜。
90年代:空调、电脑、录像机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家庭建设又向新的现代化目标迈进,大件又变成了空调、录像机、电脑。在当时,空调只能制冷,冷暖制式那是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事情。刚开始时家用电脑是“286”、“386”的,没有鼠标运行口令要人工输入,考验智商不说,那速度慢得像蜗牛。网络也没有现在那么便捷,到了后来才用上了 “奔腾”系列,不像现在都“双核”了。录像机成为电视的一种升级设备,彩电尺寸也越来越大,录像机则让节目可以自我定制,提高了生活的选择性。
21世纪:房子、车子、票子跨入21世纪,进入高科技发展的新时代,家庭消费也随之向科技化和高消费迈进。现在三大件没有一个公认的版本,可谓见仁见智,不过要说现在的三大件,说的最多的当数 “房子、车子、票子”了。房子、车子恐怕没啥争议,另外提的最多的无非是保险、子女教育、旅游等,归根结底,都是票子。新的三大件中,尤其是房子,更是重中之重。没有一套像样的婚房,结婚日期就得推一推了。结婚三大件的转变,直接反映出人们兜里的钱越来越多了,消费也越来越超前。现在年轻人的“三大件”选择可谓不一而足,量力而行的合理消费,注重如何让自己的婚姻更美满,这才是现在年轻人最明智、最时尚的选择。更多精彩文章关注微信公众号:iwuyiqu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