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刘烨的一儿一女在农村游玩的动态。
一连串的照片像故事一样穿了起来,也不知道刘烨是从哪里弄来一辆纯手工制作而成的农用“卡丁车”。
诺一看到车的表情跟我们一样惊讶,夸张到像猴子看到香蕉,诺一离他的偶像孙悟空是越来越近了,已经朝着神似的方向发展了。
车身全部由闲置废铁打造而成,两个大漏勺充当后视镜。
诺一充当驾驶员坐在前面把控方向盘,霓娜很是乖巧地坐在后面,像个小淑女一样,紧紧地抓着把手,安全意识很强。
霓娜坐的后座是由一把藤椅制作而成,坐起来也是相当舒适的。
藤椅下面放着一只电瓶,由此可见,这辆卡丁车还是节能的“新能源”电动车呢!
不得不让人惊叹,这“豪车”不会是由刘烨亲手打造而成的吧?
别说还真有这可能,刘烨除了搞笑之外还是育儿界的一股泥石流哦!
01
直到刘烨带着诺一上了《爸爸去哪儿》,大家才知道原来他不正经的他在教育孩子这方面相当正经。
诺一是个混血儿,身上流着二分之一的法国血液,说的却是一口大碴子味的东北话。
张口闭口就是孙悟空,金箍棒,还有观音菩萨,这些名字在他同龄人的口中几乎不会出现。
他甚至没有匹配颜值的英文名,就连法语也很少说。
一方面可以看出他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另一方面也说明刘烨一家的传统文化氛围很好。
刘烨的妻子虽然是法国人但是也很喜欢中国文化,于是在父母的双重加持下,小小的诺一也在无形中变成一个“小中国通”。
相比较一些想方设法让孩子去国外接受西方文化的明星,刘烨完完全全是股清流。可见刘烨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有认同感的,父传子承,可见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想让孩子变得优秀,再好的名师也比不上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想要什么样的孩子,就要成为什么样的父母。
刘烨乐观率直所以诺一也乐观率直,他手工制作卡丁车,诺一和霓娜全力捧场。
02
每年的八月是刘烨一家的亲子月,这个月也被他们称作休假月。
主要的活动内容是,亲密接触大自然,到户外活动。如今疫情当前,一家人将休闲度假的地点定在国内。
除了暑假之外,春节时刘烨也会带着孩子老婆回去。
回到农村,诺一跟村里的孩子打成一片,奔跑在乡间小路上,偶尔受人差使去
打打酱油。
大概因为成名太早,也或许是妻子安娜的西式育儿法的影响,刘烨很注重孩子天性的保护。
他不强迫诺一和霓娜一定要学什么兴趣,而是让他们自己做选择,自己喜欢什么就学什么。
就像诺一喜欢武术和舞蹈,刘烨就会先将利弊给他分析清楚然后让他们作出决定,
一旦选择开始就不能轻言放弃。
道理很好懂,但是真正做到一点并不容易。
即便是光鲜亮丽,物质基础扎实的明星父母也会忍不住走上鸡娃之路,刘烨为什么例外?
03
19岁那年,刘烨就凭借电影《那山那人那狗》拿了影帝,名声大噪。片约和名利纷至沓来,像雪花一样迷人眼。
从那开始,刘烨就像一台工作机器在各个剧组连轴转。
因为工作很忙,当时的女友谢娜跟他分手,感情受到重创,忙碌地工作也让他喘不过气来。
久而久之他越来越不快乐,失眠像黑狗一样咬着他不放,精神状态也越来越不好了。
是的,他抑郁了,他不会快乐。
后来他遇到了安娜,在她的陪伴和治愈下终于找回了久违的快乐感受。
曾经抑郁过的人太明白情绪平稳的重要性,也更懂得快乐是多么难得,不管多红多有钱,丧失了快乐的能力就不会真的幸福。
没有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所作为,却总是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求。
童年很短暂,童年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
快乐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快乐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像诺一和霓娜这个年纪的孩子正值三观形成的阶段,就像是在打地基。
地基打得好,房子才会盖得牢,人只有一直努力不抛弃不放弃,总有一天会获得成功。
所谓成功不是有多少钱,也不是多有名,而是自己终于认可自己。
对此你怎么看?你觉得刘烨的育儿方式好吗?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