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鹅厂的一档聚焦于导演行业的综艺《导演请指教》在网上遭到了群嘲。
网上对它的花式吐槽,相信大家已经看得够多了——明明叫《导演请指教》,最后出来的效果却是“评委请吵架”,而对作品本身的讨论却寥寥无几,也难怪很多人说:“中国电影为什么这么烂?看了它你就懂了。”
但在我看来,这个节目的流毒还不止于此:
透过目前这两期,我们还能看到节目组对“影评人”这一群体的满满的恶意。
节目中的影评人:不见专业,只见傲慢
节目中的观众席位,由“大众观影组”和“专业鉴影组”两拨人组成。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普通观众”和“影评人”。
按理说,影评人应当是更加专业的,并利用自己的知识来向普通观众科普,以促成后者在观影审美方面的进步。
但,《导演》中所呈现出的“影评人”,却“不见专业,只见傲慢”。
比如,在包贝尔的影片放映后,其中一位影评人、也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副教授孟中说了一句:“相国强导演是电影学院毕业的,技术上不会成为问题。”这句话不仅突兀、武断到了不合理的程度,而且直接反映出了圈子内“互捧、护犊子”的不良风气。我们很难知道当事人的发言本就是这样,还是因为某些原因而遭遇了剪刀手。
而在毕志飞的《新小城之春》放映后,影评人王旭东借题向他提问:“费穆的其他作品你看过吗?”、“他的东方美学体现在哪?具体说几个”。
只能说,这时的影评人看上去不像是在探讨问题,倒像是在借机“掉书袋”。或者用澎湃新闻的话说,这是一种“建立在文化资本上的爹味”。更不用说他随后又说出了“王晶不做王家卫”这种捧一踩一的话,大有一股看不起商业片的意思。
张口闭口引经据典、话里话外自信满满。可以说,就节目呈现出的效果,“影评人”已经傲慢到了不合理的程度,基本每句话都足够在微博热搜榜上被骂一天,很难说这是正常的。
纵观整个节目,大家似乎一直都在辩论、站队,而关于本该是核心的影片本身,反而一笔带过。我们不知道这到底是节目组的恶意剪辑,还是现场真就是这样。但有一点毫无疑问:靠这种火星四溅的场面,节目组确实收割了流量和热度。
加剧了影评人和观众之间的割裂
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是:目前在国内,“影评人”这一行业的名声很难说得上好——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些人不是“拿钱说话”的马屁精,就是“云里雾里、故作高深”的做作之流。总之在舆论场上,“专业影评人”已经基本已经站到了“普通观众”的对立面。这并不利于中国电影行业的长期发展。
原本,面对这种情况,《导演请指教》本可以在专业影评人与普通观众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让这两个群体能尽可能彼此理解、找到共鸣。
但可惜的是,它没有这么做。
相反,为了热度,它放大了甚至捏造了“影评人”与普通观众之间的割裂。整个节目都在不停地煽动双方对立、加剧口碑撕裂与审美鸿沟。
或许,我们不应对一档“话题综艺”有多高的期许,毕竟人家也要吃饭。
但吃饭,也是要讲究吃相的。
相关阅读:
文章标签: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