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解放战争是以人民解放军的全面胜利,国民党军的全面失败而胜利结束的。正因如此,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军可以说是无能至极,腐旧不堪,经常打败仗。那么国民党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真的是经常打败仗吗?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在各战场都取得了胜利。国军在西北攻占了延安,在山东击败山东野战军,在东北将解放军赶到松花江以北,到了后期还在金门对解放军造成了严重损失。那为什么很多人还是认为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军总是打败仗呢?
首先,在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与国民党军进行了大小几百次战役或战斗,其中国民党军取得胜利的战役或战斗也就几十次。虽然国民党军不算是毫无胜绩,但在整体比例上也确实是胜少败多,自然给了大部分人“国民党军总是打败仗”的印象。
其次,解放军与国军对胜利的定义不同。比如攻占延安从国民党军的角度上讲算是胜利,但从解放军的角度上讲也不算失败。国民党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取得的胜利中,不少都是像攻占延安这样的“注水肉”,这就更损害了国军本就不高的胜率。
第三,在解放战争的很长时间内,国军在军事实力上占据优势。国民党军取得的军事胜利基本是依靠优势的军事实力,从军事学的角度讲乏善可陈。而在实力上处于劣势的解放军却能打出像孟良崮战役这样的“神仙仗”了,自然容易引起关注。
最后,无论在战场上取得怎样的军事战术胜利,国民党军却总是不能把这些战术胜利转化为战略胜利,因此那些在战场上取得军事胜利最后也就全变成了“无用之功”。像国民党军曾经把解放军赶到松花江以北,但之后的辽沈战役就让这个胜利完全失去了意义。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