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轶事

趣事网

趣闻趣事

奇闻异事

趣闻网 > 趣闻 > 历史趣闻 > >>玄奘西行八个真实故事(玄奘西行八个真实故事6)

玄奘西行八个真实故事(玄奘西行八个真实故事6)

历史上,真实的唐玄奘西行取经途中经历了哪些磨难呢?

《西游记》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名著,就算没看过,但诸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等经典的故事我们也能说出个七八。其中唐僧师徒每路过一个地方都要说出这样的一句话:“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取经。”然后从行李中取出大唐皇帝国书与通关文牒,通关文牒上要盖上各个国家的玺印,才能证明你是奉旨而来,这些西域小国才可以给予必要的帮助。

但实际上在玄奘西行的过程中,玄奘并没有通关文碟,甚至连个路引也没有,搁现在就是妥妥的偷渡客,还是反方向偷渡,从发达国家跑到欠发达地区。

玄奘出身官宦世家,因父亲早逝,二兄遁入空门,便也接触了佛学跟随二哥学习了《法华经》、《维摩经》等佛家经典。随后十岁时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在隋唐战乱之时于蜀中避难,精研了许多佛学书籍,又到达成都与高僧论道,并在当地受具足戒,开坛讲法,参访名师。

这段时间里,玄奘对于佛学的见解大为加深,对“大小乘经论、南北地论、摄论学说”都有了很深的见地,一时间名声大噪,闻名蜀中。

由于南北朝时期北魏与南朝对佛学态度的截然不同,中国佛学在两边的差距机器明显,经文也多有文不对题、翻译不一的情况,此时玄奘心中便萌生了西行求经的想法。恰巧这时中原来了一个叫波颇的天竺僧,玄奘向他求教得知印度那烂陀寺藏有三乘真经,于是发下宏愿,愿西行求取真经,重新翻译,整合中国佛学思想。

在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玄奘通过朋友陈表,向唐太宗表达了想要去天竺求取真经的想法。但此时大唐塞北正有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突厥,屡屡骚扰边境,在前不久更是逼迫唐太宗在渭河边签下了渭水之盟,皇上正不高兴呢,玄奘西行的奏章递了上来,唐太宗大笔一挥:“北方还没安定呢!去什么去,给我老老实实呆在长安吧你。”

玄奘很受打击,但内心仍旧强大,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二十六岁风华正茂的玄奘,为了心中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背着行李,迎着天边的晚霞,西行而去。

由于玄奘是偷渡的,他没有路引也没有通关文碟,自兰州到凉州他一路昼伏夜出,至瓜州渡玉门,终于借着跟流民一起出去寻找食物的契机,躲过了唐军的哨卡关口,进入了西域。玄奘一路经过高昌(吐鲁番)、屈支(库车)、凌山、碎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飒秣建国(撒马尔罕城)、葱岭、铁门等等一系列西域地区,跋涉13800余里,来到了加什弥罗国(今克什米尔)。

在加什弥罗,玄奘系统学习了梵文,游历四国,增长了见闻和佛学功底。在31岁时进入了中印度,在这里他仔细研究佛学著作,参观游历佛教遗迹,兜兜转转绕了十余个国家终于到达了那烂陀寺。在这里他苦读五年,备受礼遇,又成为了参悟三藏真经的十德之一,跟随高僧戒严参悟禅机,学习了《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中论》、《百论》等诸多典籍,还涉足了不少婆罗门教的经典与多种梵书,所学之多令人瞠目结舌。

贞观十四年,42岁的玄奘还接受了戒日王的邀请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当时在场有五印18位国王、3000余名大小乘教高僧和2000多个信徒参加,玄奘盘坐高台,开坛讲法,任人问难,却没有一人可诘难于他,一时间名震五印,被大乘佛教尊奉为“大乘天”,又被小乘佛教尊奉为“解脱天”。戒日王更邀请他参加了五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至此玄奘功德圆满,从容回国。

贞观十七年,45岁的玄奘带着658部佛教经典、150颗佛舍利,7尊佛像载誉而归。两年后抵达大唐边境,受太宗接见,前往洛阳。唐太宗见到当年矢志西行,被自己拒绝后,跋涉数万里,辗转数十国的高僧,倍感欣慰。不久前在长安,唐政府更是给这个坚定的修行者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迎接仪式,长安街上人头攒动,百姓争相迎接这位传奇的僧人,面对如此礼遇玄奘内心反而有一些惶恐,毕竟自己违旨私行,万一陛下秋后算账怎么办。显然,太宗皇帝并没有责罚他,反而给予了一定的肯定。

实际上唐朝尊奉的是道教,而且对于刚刚历经战乱,国家经济遭受破坏的唐王朝来说佛教反而是个累赘,《唐六典》中规定僧众享有一定的特权,不仅能从国家敲走一片土地还不需要缴纳税款,加上信众给寺庙捐赠的土地,僧尼不需要香火钱,搞房地产都能赚得盆满钵满。当时的寺庙不需要度牒,和尚的门槛极低,占用了当时唐朝的大量劳动人口,几乎令战乱过后百废待兴的国家面临无丁可抽的窘境。

虽然这时政府与佛教之间的矛盾冲突还没有变得像武宗时期那么尖锐,但统治者对佛教的不满也是摆在明面上的,唐太宗更是直言不讳地用梁武帝舍身入佛门导致国破家亡的例子来教导臣下,遏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即便如此太宗皇帝仍十分重视玄奘,并很希望他弃佛还俗,利用玄奘对西域风土人情的了解,来达到击败突厥、征服西域的目的。面对高官厚禄,玄奘却多次拒绝了,他的心中只有发扬佛学知识这一信念,对于功名利禄,他并不感兴趣,终其一生,玄奘都只是默默地翻译经文,传扬佛法。

固执的玄奘还是有一些小心思的,他很想返回自己家乡的洛州(嵩山)少林寺传教,颇有些锦衣还乡的想法,却并没有被太宗允许。太宗只是允许玄奘在长安设立译经院(就相当于是国家翻译院)翻译他从天竺带回的典籍,又令他在弘福寺、大慈恩寺、北阙弘法院、玉华宫开办多次译经讲法活动。

高宗时期,玄奘多次迁居少林寺的请求被驳回后,玄奘在玉华寺翻译出了长达600多卷的《大般若经》。自他返唐,玄奘共翻译经书75部,多达1335卷,更是在自己口述、徒弟辩机和尚手录的情况下,写下了旷世奇作《大唐西域记》。其中包括了一百多个西域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农业、商业、语言、文字、宗教等内容,为现代学者了解中亚,南亚地区的历史宗教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麟德元年,为中国佛教倾注了一生的玄奘自感大限将至,在对诸弟子嘱托完后事以后,于二月五日夜半圆寂,遗骨舍利归葬白鹿原。

玄奘是如何西行的?

??他途经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 西县东南),偷渡玉门关,历五天四夜滴水不进、艰难地通过了八百里大沙漠, 然后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年底时到达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在那里受到 高昌国王麴文泰的礼遇和赞助。之后沿天山南麓继续西行,经阿耆尼国(今新 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禄迦国(今新疆阿克苏),翻越凌山(今天 山穆素尔岭),沿大清池(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西行,来到素叶城(即碎 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在这里巧遇西突厥叶护可汗,并得到 可汗的帮助。

西天取经的玄奘的故事。

玄奘三藏赴印度:在唐王朝建立后不久,唐三藏便起身赴印度取经。但此时的丝路大部分控制在突厥手中,唐朝禁止出国旅行。

公元627年,唐三藏还是悄悄地从长安出发,越过边关,绕河西走廊途径伊吾(哈密),高昌(吐鲁番)向西边进发,当时唐三藏认为伊吾、高昌为异教之地,但却意外地得到了热情的接待,特别是信仰佛教的高昌国竟有僧人三千人。

此后,唐三藏又向西绮塔缤斯、塔什干、撒马尔汗等地抵达印度。唐三藏还留下了西行记录《大唐西域记》一书共12卷。后人根据他的行记写了一部脍炙人口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拓展资料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 ,其先颍川人 ,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

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

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唐僧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参考资料来自:百度百科-玄奘玄奘在西行的路上,路过龟兹,被当地盛情招待,事后玄奘去拜见当地地位最高的法师--木叉麴多。由于木叉麴多有点看不起玄奘,所以处处轻蔑,还说玄奘的西行取经是多此一举,于是在木叉麴多的庙里--神奇庙(当地语言的汉语意思)举行了一次辨经,由于木叉麴多处处狂妄自大,最后惨败给玄奘。经过这件事后,木叉麴多再见到玄奘不敢在坐着,都是站着和玄奘说话,以表示尊重。l州大大入义勇军进行曲

丝绸之路中西天取经的玄奘的故事

唐太宗登基不久,玄奘在长安遇到了一位来自天竺的高僧,萌发了到佛教起源地天竺去寻求真经的念头。一开始,玄奘希望获得朝廷的支持,便聚集一些志同道合的僧人一起上书,请求西游取经。

朝廷考虑到当时的边境状况,“有诏不许”,其他僧人都纷纷退缩,只有玄奘打定主意并暗中着手准备,在28岁那年,迈出了远行的第一步。因此可以说,玄奘是偷偷摸摸离开长安的,唐太宗并不知晓此事,也没有传说中与之结拜,还赐与其袈裟和禅杖,并亲自为其饯行的事情发生。

玄奘从凉州开始了曲折而艰难的万里取经之路。当地官员李大亮得到密报,说有个长安来的僧人想出关去西方,怀疑其真实用意,于是李大亮勒令玄奘立即返回长安。

玄奘在当地高僧的帮助下,悄悄潜行到了玉门关外的瓜州,遇到了一个叫石槃陀的胡人,请求玄奘为他授戒,还主动提出随他同行,并安排了一匹识途老马当玄奘的坐骑。按照唐朝律法,协助偷渡的人也会被处死。

当他们两人快抵达第一座烽火台时,石槃陀担心玄奘一旦被驻军抓住会连累到自己,几次想提刀杀死玄奘。玄奘郑重承诺后,石槃陀打消了恶念,回瓜州去了。从此,西行路上只剩下玄奘与老瘦马。

到了第一个烽火台,纵然玄奘轻手轻脚,还是被驻军发现了,守卫校尉王祥听闻面前这个满面灰尘的僧人竟是玄奘,大为惊讶。一番深谈过后,王祥被打动了,决定放玄奘继续西行,还为他指明了去路,告诉玄奘第四烽火台校尉是自己的亲戚,通过时只需报上自己的姓名即可。

玄奘顺利通过了第四烽,避开了第五烽,进入了浩瀚的大沙漠。可途中又无意打翻了水囊,五天四夜没有喝一滴水,就在他奄奄一息的危急关头,老瘦马找到了珍贵的水源,带他走出了沙漠,来到西域的第一个国家伊吾国。

与伊吾相邻的高昌国王麴文泰欣喜而恭敬地迎接玄奘,并恳请他留下担任国师,玄奘以绝食表明决心。麴文泰与他结拜为兄弟,准备了大量金银、物资,派25人,随带30匹马护送。同时还修书24封信给沿途的24个国家,附上谢礼,以助玄奘顺利西行。

跋涉了十万多公里,玄奘终于抵达了天竺。几年后,玄奘带着600多部佛经,返回阔别已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431353330久的长安。和出行时的悄无声息不同,他的事迹轰动了整个大唐,唐太宗亲自接见了他,赞扬他百折不挠的精神。

扩展资料:

唐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高僧玄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光是佛教领袖,更是一位世界文化名人。

玄奘俗名陈袆,原籍河南缑氏陈堡谷,13岁时,被隋朝廷破格录取为僧。15岁随兄西抵长安,之后又跋涉荆、蜀、扬、相、赵、陕等地,游学请益,遍访名师,先后受业于国内13名高僧。因为他精通《经藏》《律藏》和《论藏》,所以被誉为“三藏法师”。

玄奘以毕生的心血系统地大规模地译经,将佛教文化传译到中国,丰富了国人的思想、文化、语言,从而在中国翻译史上留下了超前绝后的光辉典范,使其成为中国译经史上的巨星,开辟了一个译经的时代。

玄奘为寻求真经,传播文化,历尽千难万险,其攀登学术高峰的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光辉榜样。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真实唐僧取经故事:"偷渡客"被唐边防军私放出境一提起玄奘法师,一般人们都会想到《西游记》中那位胆怯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难辨的糊涂和尚。其实这仅仅是作者的虚构,就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而言,对其形象未免过于歪曲。史实记载的玄奘法师,不仅精通佛法,虔心求学,而且胆识过人,是位大智大勇的高僧。

一、 大智大勇降逆徒

玄奘离开长安,到了瓜州,先是被李昌捉住,后因李昌是信佛之人,所以把玄奘放了,玄奘被放之后,去一座庙里求佛,偶然遇到一名胡人,名叫石磐陀,希望请高僧为他受戒,让他成为居士,于是就请玄奘帮他受戒。当他得知玄奘要远赴印度求法,心中十分敬仰,发誓要帮助玄奘,随师父前往印度。

但经过几天的日夜兼程,石磐陀怕玄奘在五峰被擒而把他供出来(在当时协助偷渡过境是死罪),怕惹来杀身之祸,竟产生了杀师叛逃的恶念。一天夜晚玄奘刚躺下睡觉,发觉有人正向他走来,定睛一看,正是石磐陀,石磐陀抽出刀,向他逼近,走过来,又返回,又走过来,又返回,玄奘知道他已经动了杀机。此刻,不论是厉声斥责,还是乞求饶命,都会激起石磐陀的杀心。于是玄奘静静地坐着,闭目不视。见此情景,石磐陀竟不敢下手,徘徊良久终于还刀入鞘。 到了第二天早晨,石磐陀终于承认了。于是玄奘送石磐陀了一匹骏马,自己带着老胡人送的瘦老赤马走向五峰。

二、 大度义服外道

玄奘法师经过两年的艰险旅程,到达印度后,拜在著名的那烂陀寺百岁高僧戒贤法师门下,刻苦参研佛法,数年间精通了经藏、律藏、论藏,因此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但也因此招来了印度一些僧人的嫉妒。 一天,一名顺世外道自以为学问高深,无人可及,于是在那烂陀寺门前贴出五十条疑难经义,自称如果任何人能够破解得其中一条,就立即将自己的头颅砍下。寺中众僧闭门不出,任凭他大叫大骂。到了第四天早上,玄奘走到寺院门前, 扯下经义,不屑一看,遂讲解经义。外道面如死灰,为了履行誓言,只得拔剑准备自刎。玄奘大度,制止住他,遂让他做自己的仆人。不久,玄奘由于要准备与小乘宗师般若鞠多的辩论,研究小城经典,百思不得其解,听说那外道会讲解,于是便请他为自己讲解。外道惊异地说:“我是仆人,怎敢给主人讲经?”玄奘回答:“那部典籍我没有学过,既然你精通,我就应该向你求教。” 待到那外道讲解完毕后,玄奘感激他,将他放走。经此一事,全寺众僧无不敬佩玄奘的渊博和大度。

三,龟兹辨经

玄奘在西行的路上,路过龟兹,被当地盛情招待,事后玄奘去拜见当地地位最高的法师--木叉麴多。由于木叉麴多有点看不起玄奘,所以处处轻蔑,还说玄奘的西行取经是多此一举,于是在木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30323961叉麴多的庙里--神奇庙(当地语言的汉语意思)举行了一次辨经,由于木叉麴多处处狂妄自大,最后惨败给玄奘。经过这件事后,木叉麴多再见到玄奘不敢在坐着,都是站着和玄奘说话,以表示尊重。(四年级的传统文化也有!)人们家copy喻户晓的西游记中的玄奘法师就是走丝绸之路这2113条路去取真经.他去真经时,还带了三个徒弟.他去取真经是为了5261把西方的经书带到中国来.他们回来之后,把4102去取经书一路上发生的故事告诉了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把他们一路上经历的磨难编成了神1653话故事

相关阅读:

  • 婆罗门和刹帝利的区别(婆罗门和刹帝利的
  • 西安六朝古都是哪六朝(西安六朝古都是哪
  • 唐玄宗怎么死的(唐玄宗皇后怎么死的)
  • 唐武宗灭佛(唐武宗灭佛的果报)
  • 宗喀巴(宗喀巴大师是谁的化身)
  • 梁武帝萧衍(梁武帝萧衍怎么读)
  • 我国佛教四大名山(我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哪
  • 佛教四大名山(佛教四大名山和对应的菩萨
  • 佛教四大名山(佛教四大名山是哪四山)
  • 长安是哪个朝代的首都 为什么唐朝以后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投诉邮箱:599385753@qq.com。
    趣闻网娱乐门户:一直以来坚持文明办网,传播健康、娱乐的信息!

    文章标签:

    专题

    1290
    十大将军 中国十大将军排行榜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开始的陆海空三军大授衔的总共1614名将帅中,原籍省份人数较多的前10位,我们称之为“十大将军时。
    1290
    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最新趣闻

    造成西晋历史的黑暗是外族入侵还是王侯内讧造成?
    造成西晋历史的

    任何事情,都有前因后果,历史发

    +118
    《红楼梦》里,薛宝钗最后有没有改嫁贾雨村?
    《红楼梦》里,

    很早之前就看到过有人提出这样的

    +193
    贾宝玉和薛宝钗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贾宝玉和薛宝钗

    薛宝钗虽然如愿嫁给了宝玉,不过

    +61
    镇元大仙的道号来历?
    镇元大仙的道号

    镇元大仙的道号是因为他看守人参

    +135
    曹操帐下谋士贾诩为什么被人污蔑为三国第一毒士?
    曹操帐下谋士贾

    贾诩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著名的

    +80
    《封神演义》中,纣王之子殷郊醉酒七天,为何会梦见母亲姜王后双眼流血?
    《封神演义》中

    殷郊梦到母亲姜王后双目流血寓意

    +58
    李自成和部下真的烹杀了福王朱常洵吗?
    李自成和部下真

    此事确实存在,可怜肥胖的福王朱

    +186
    如果韩信不死,刘邦可以避免白登之围吗?
    如果韩信不死,

    如果韩信不死,刘邦可以避免白登

    +176
    隋文帝杨坚为什么将尤物冯小怜转手予人?
    隋文帝杨坚为什

    其实当冯小怜被摁在杨坚跟前的时

    +141

    风云人物

    应采儿
    应采儿

    应采儿

    +430
    王允
    王允

    王允(137年-192年),字子师,太原祁

    +124
    陈法蓉
    陈法蓉

    陈法蓉

    +171
    宫崎骏
    宫崎骏

    宫崎骏

    +340
    邝美云
    邝美云

    邝美云

    +419
    宋慧乔
    宋慧乔

    宋慧乔

    +195
    宋承宪
    宋承宪

    宋承宪

    +139
    林允儿
    林允儿

    林允儿

    +165
    周润发
    周润发

    周润发

    +160

    月度点击排行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