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是演员的演技精湛,有人说是台词说的好,我却认为是因为剧情经得住琢磨。
每看一遍都有不一样的感觉,每次细细品味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和分析两段剧情,看看是不是有新的收获。
这两段剧情分别是“邬思道逼田文镜支付拖欠的工资,然后拿到工资后,快速的招呼如月赶紧走,明天就来不及了。”和“晚上,雍正悄悄的来到田文镜在大堤上的办公室,提出要见邬先生,田文镜说要去追,雍正阻止了田文镜的行动。”
邬先生是如何知道雍正到来的时间呢?他又是为何避而不见,匆匆逃走呢?
邬先生是如何知道雍正到来的时间呢?
雍正推行新政“官绅一体当差”由田文镜主抓,但是许多的参田文镜的奏折已经快要将雍正的办公桌给淹没了。
雍正虽然对田文镜放心,但是出于对新政的重视和田文镜的关心,趁着南巡的机会四处的走走看看,了解一下实行了新政以后各地的实际情况。
要想了解真正的情况就必须轻车简从,微服私访,这个在康熙四十六年办理江南筹款赈灾差事的时候,雍正就驾轻就熟了。
所以这个问题就简单了,邬思道辅佐雍正多年,对雍正的事迹和脾性非常的了解。知道雍正肯定不是像邸报上描述的刚刚到达山东,而是行程要早上一两天。
邬思道为何对雍正要避而不见,匆匆逃走呢?
要想知道邬先生为何要对雍正避而不见,首先要明白三点。
1、邬思道为何要辅佐雍正登上帝位。
邬先生来到雍正身边进行辅佐是当时的四爷胤禛命令年羹尧从大牢中救出来的,如果没有胤禛的搭救,邬先生就不仅仅是腿残了,很可能早就病死在大牢之中了。
邬思道来到胤禛的王府,心中已经猜到不仅仅是要给世子当老师那么简单,因此一开始是不同意出任世子老师,其实就是拒绝了胤禛的邀请。因为这个邀请,弄不好就是受牵连的“杀身之祸”,弄好了也免不了“兔死狗烹”。
最后看到胤禛心意已决,不得已答应下来,如果自己不答应恐怕小命不保。所以邬思道辅佐胤禛其实没有多么崇高的目的,保命而已。
2、“半隐”不能摆脱政治漩涡。
邬思道自从开始辅佐胤禛进行“夺嫡之争”,就相当于是上了贼船了,而要想是能够脱离贼船,一方面要让这艘船平稳靠岸达成目的,一方面就要仔细的谋划避免到岸后被推到水中淹死。
胤禛登上帝位,摇身一变成了雍正皇帝。邬思道适时的提出了“半隐”方式,来急流勇退,这样既能让雍正放心,使自己处在监视之中,也能够再为雍正效劳。
邬思道“半隐”的策略是为了保命,同时也是为后序“全隐”的方案进行准备。邬思道首先来到李卫身边给李卫当幕僚,然后又通过李卫介绍利用山西藩库一案来到了田文镜处。李卫将这一情况透露给了雍正,雍正并没有多说什么。
邬思道来到田文镜处,每年拿着八千两银子的工资,平时基本上是不干活的,不出工不出力,除了解决山西藩库案唯一又干了一件对田文镜有利的活儿,就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给年羹尧送粮食。
其实不光是送粮食,还是帮助雍正解决西北问题,只不过田文镜不知道罢了。
田文镜不知道邬思道的身份,对邬思道的耐性越来越差,眼看邬思道的让田文镜驱逐自己的计划就要成功,可是雍正出来乱逛了。
3、全隐的计划不能功亏一篑。
邬思道根据邸报判断了雍正的行程,所以急急忙忙的要求田文镜结算了半年4000两银子的工资。拿到钱后,邬思道立刻和如月逃之夭夭了。
雍正现在实施新政受到了很大的阻挠,无论是士绅、朝廷官员、八旗子弟对雍正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当差”、“官绅一体纳粮”、“整顿旗人旗务”新政都是非常的反对,因为新政是动了这些特权阶级的“蛋糕”,损害了特权阶级的利益。
雍正现在是处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特别希望能够得到邬思道的建议,坚定自己做下去的信心。
但是邬思道也明白,如果这次不走,下次再想走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而且涉及的国家的大政方针,邬思道不想因为自己影响了雍正的判断。
雍正听说邬思道已经走了,也明白了邬思道的心思。
索性就放他一马,毕竟现在也没有几个真正能够知心知肺的人了。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呀!
相关阅读:
|
|
|
|
|
|
|
|
|
|
热门标签: 戊戌变法的目的 劳伦斯艳照门 巨兽 1938年的张鼓峰事件 文昌帝君是东华帝君吗 甲午中日战争 四大文明古国 三皇五帝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