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了中国之后,实行严格的民族歧视制度,元朝将全国人口按照民族划分为四大类,从高到低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北方汉人和南方汉人。色目人就是眼睛颜色跟蒙古人和汉人不一样的,主要是指来自于中亚地区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等外国人。汉人的地位还不如他们,可见当时汉人的命运有多么悲惨。
元朝统治者大政方针是拒绝被汉人文化所同化,但其后为了国家的维稳、人才的招揽还是采用了科举制度,但实行科举制度已经是很晚的事情了,忽必烈死后20年到了元朝第4位皇帝元仁宗时才开始开科取士。原因在于元仁宗本人在上位之前得到过比较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他的老师是后唐沙陀贵族的后代李孟。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元仁宗毅然抛弃了其蒙古祖先传下来的兄终弟及、叔侄相传的传位制度,将他的皇位传给了他的嫡长子,也就是元英宗,但可惜元英宗执政时间太短了,他跟他父亲一样大肆推行儒家文化,结果大大触动了蒙古贵族的奶酪,最终在南坡之变中被蒙古贵族杀害。
科举考试在元朝一共只举行了16次,录取的进士只有1139人。所以汉族人想要通过科举取士在元朝当官难如登天。即便是元朝开科取士,对于蒙古人、色目人与汉人的考试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前两种人只需考两场,难度系数很低,就可以轻易录取为进士,而对于汉人而言得考三场,题的难度超乎想象,元朝科举制度对汉人来说也是极为不公平的。元朝用人看的主要是血统而不是能力。
元朝发展到中后期,蒙古人、色目人的相貌已经跟普通汉人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越来越多的汉人开始穿蒙古服饰,采用蒙古礼仪,改易祖先,居然很多汉人伪装成了蒙古贵族出身,再加上此时的蒙古统治极为粗犷,官僚统治腐化堕落,加一些权钱交易,这些汉人就可以轻而易举入朝为官。这帮通过伪装成蒙古贵族当了官的汉人谋取了官职之后,自然要加倍搜刮民脂民膏,自然加剧了社会的积极矛盾,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