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云南施甸县,林木郁郁葱葱。苏泽锦站在一座远征军孤坟前,泪流满面。20多年前,一次偶然的经历,她与此坟结缘。碑文上的文字,清晰能辨这位抗日远征军的戎马经历。
1943年,中日两军对峙于怒江两岸,战火一触即发。时任远征军71军87师260团1营3连上士排副的成都人简少良,不幸牺牲于此。
后来,战友为他埋葬在一处半山腰上,那里能望见即将到来的大反攻。
70余年韶华易逝,这座坟墓已残破不堪,可始终无人再来祭奠。“他的战友很可能牺牲了,这处埋骨地也就无人知晓了。”
因感动于中国远征军的事迹,苏泽锦暗下决心,一定要帮他寻到成都的亲人。
近日,一则“寻找成都东水井街远征军简少良后人”的网帖刷爆了全国网友、特别是川人的朋友圈。随后,云南、四川志愿者根据线索,接力寻找起这位战士的家人。
守墓/
守护孤坟20余载 为牺牲战士寻成都亲人
苏泽锦再次来到简少良墓碑前。
连日来,一则“寻找成都东水井街的远征军简少良后人”的贴子,刷爆了微信朋友圈。贴子中,正是苏泽锦为简少良寻找成都亲人,她把墓碑上的所有信息,一字不落地记录了下来。
“20多年前,一次偶然机会,我见到了这座坟。”6月8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与苏泽锦取得联系,她说,这座坟的位于云南施甸县万兴乡,周围已种满了一人多高的玉米,“第一次到这里,它就静静地躺在那儿,看不出有过祭扫的痕迹。”
苏泽锦回忆,出于对军人的尊重,她刨开了周围的玉米,以及坟头的杂草,一座墓门残破,充满历史感的远征军墓,便清晰地呈现在她眼前。轻轻拭去碑上泥土后,“71军”、“殁于癸未年”、“成都”等字样便现了出来。
“我有家人曾参加过远征军,所以对抗日史很感兴趣。”苏泽锦仔细记录下碑文信息,“他叫简少良,成都人,远征军71军87师260团1营3连上士排副,牺牲于1943年。”苏泽锦说,他在牺牲后,战友将他葬在这里,并立下此墓。
保护/
百姓曾加固墓碑 两年前残墓已重新修缮
“家里爷爷辈的,就有亲人当过远征军。”苏泽锦说,打小她就对抗日历史感兴趣,尤其是家乡云南一带的抗战史,“第一次看到这个完整墓碑时,心里既激动也很感慨。”
“这样的墓,在滇西一带有很多个,大多都是保家卫国的战士留下,有的就只有个坟堆,有些也会有墓碑。”苏泽锦说,简少良的墓属于后者,有完整的墓碑,只是这座墓“藏”在一片玉米地里,很难让人引起注意。
“据当地人说,这座墓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耕种。”由于担心这处远征军墓被破坏,苏泽锦立马联系了当地文管所、村委会,并呼吁村民一同来保护。
“这座坟的处在怒江东岸的陡坡,泥石流严重。”她说,后来,当地百姓为了保护这座墓碑,曾自发进行加固,“当地的相关部门也很重视。”
2014年,在多方努力之下,这座本已残破不堪,屡遭泥石流影响的远征军孤坟,得以重新修缮,新立了墓门架,而墓碑还是原来的那块碑。
往事/
激战炸毁惠通桥 中日两军对峙怒江两岸
炸毁前的惠通桥。
“从碑文信息来看,简少良战士牺牲之时,中日两军正对峙于怒江两岸。”6月9日,全国著名滇缅抗战史专家戈叔亚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分析,身在远征军71军87师的简少良,与部队确实就驻扎在怒江以西的施甸一带。
1942年5月,日军在攻陷龙陵县城后,连夜占据了怒江西岸的松山。为了防止日军继续深入,中国军队当机立断炸毁了唯一的通道——惠通桥。
而后,凭借着怒江这道天险,加上飞虎队、地面部队的配合,成功阻断了日军的进攻步伐,也让他们越过怒江直捣昆明、重庆的企图,彻底毁在了怒江畔。自此,也拉开了中国军队反攻的序幕。
强渡怒江2(资料图)。
“最先到来的是71军的36师。”戈叔亚说,之后,71军78师、88师等部队相继赶来。从1942年5月至1944年5月间,两军之间多次有试探性的袭击,“中国军队也在熟练使用游击战,屡次对日军进行骚扰、刺探军情等活动,为大反攻准备了充实基础。”
“1943年8月,简少良牺牲时,正是两军对峙之时。”戈叔亚分析,这位成都籍远征军人要么是在敌我交火中阵亡,要么就在军旅中身染重病离去。
线索/
牺牲时已29岁 或留有子嗣健在
“墓碑上的文字显示,这位远征军战士牺牲曾是71军87师战士。”滇缅抗战史研究者马正群告诉记者,抗战期间,71军有三个王牌师,其中就包括战功赫赫的87师,这支部队就曾参与淞沪会战,后来还作为较早的一批远征军,前往滇西参与对日作战。
“简少良牺牲时,已经是上士排副。”马正群说,由此可推断,他参加这支部队的时间稍早,“但参加早期的淞沪会战可能性不大。既是从成都出去的,很可能是当时71军在西昌一带征兵时,他作为补充兵加入的部队。”
此外,简少良在牺牲时,年龄已是29岁。“在那个年代,一般来说是已经成婚了。”马正群说,因此不排除他留有后人健在。
但当时两军处于对峙阶段,大反攻一触即发。“他在牺牲后,被战友埋葬。”马正群说,在他牺牲的几个月后,反攻的战斗打响,“1944年,发生了松山、龙陵等多场战斗,知道他墓碑的战友很可能也牺牲了。”
寻访/
记者遍寻水井街 仍难寻到简家人
值得注意的是,墓碑上还记录有简少良的住址。“上面刻着成都东水井街。”苏泽锦一遍遍翻看地图、在网上查询,“但是都没找到东水井街这个地名。”对此,成都民俗专家袁庭栋表示,虽未听过东水井街,但成都一直都有水井街在,“这个地名从清代一直沿用至今。”
“抗战时期的成都范围来看,碑文上的东,可能指的是成都东面的水井街。”一名研究成都文化的学者推测,碑文中的东水井街,极有可能就是目前的水井街一带。
6月9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前往水井街一带走访,这里的建筑早已不复往昔,临近的街道已成了繁华的酒吧一条街,来往着以年轻人居多。随后,记者寻找到几位曾住这里的老人,但对于简姓的了解都不多。
“我们找到一位疑似住过水井街的医生。”成都志愿者王虹说,在接到这个寻人贴后,四方打听获悉,一位名叫简光玉的医生一家,50年代后住过临近水井街的水津街,“但遗憾的是,他翻阅家谱未曾发现有简少良的名字。”
热线/
请您提供所知信息 助牺牲战士寻亲
目前线索/
名字:简少良
家住:成都东水井街
番号:71军87师260团1营3连
职务:上士排副
牺牲年龄:29岁
牺牲时间:1943年8月
牺牲地点:云南施甸县一带
得知消息后,苏泽锦轻叹了口气,这些年来,她一直在试图寻找简少良的亲人,“曾经在他坟前许诺过,要帮他找到亲人,所以还会继续努力下去,我也会抽时间到成都来一趟。”
“四川志愿者仍在多方努力寻找。”10日下午,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秘书长张光秀介绍,抗战期间,四川有350万人前往全国多个抗日前线,浴血奋战,付出60余万人的代价终迎来胜利。如今,随着时间推移,川内健在老兵仅剩千余人,“作为后人,能为昔日牺牲将士寻找亲人,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如果您听说过简少良战士,亦或者有他家属的线索,请第一时间拨打028-96111热线,或通过@华西都市报官方微博,华西都市报官方微信留言,帮助抗日战士寻到家乡亲人。
背景史料/
十万青年十万军 四川男儿积极参加远征军
为保卫缅甸边界并连通中国西南大后方,1941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
1942年,中国10万远征军进入缅甸前线,但由于军备、军力等多方面因素,大半军人永远留在缅甸的土地上。消息传入四川,各界群众悲愤走上街头,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以此祭奠阵亡将士,相互鼓励从军抗战。
1943年11月15日,四川省军管区中将参谋长徐思平到四川三台县,在当时位于三台的东北大学发表演讲,呼吁广大青年积极投军报国,拯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中。
“国家危难,匹夫有责!我等男儿应该冲锋陷阵,保家卫国!”听完徐思平的讲话后,当场就有多位青年决定弃文从戎,报名参军。
随后,徐思平上书政府,建议推广青年从军运动。很快,“十万青年十万军”在四川各地得到响应。一场席卷全国的青年从军运动,在四川青年中快速传播开来。
据统计,在随后的一年内,全国参加服役的青年学生达10万多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力 杨涛 受访者供图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片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灵异事件,指的是各种非自然,无法用科学解释的怪事。 但是经过心理学家证实,灵异事件大部分是发生在一些狭小空间。在这些空间里,通过人体的气流很急,而那些发现所谓灵异生物的人,大多数是由于人们的恐惧心理以及了解过以往的历史而产生了心里方面的暗示。由于这类环境因素不断地影响同一处地区,这些地区很快就会得到“闹鬼”的名声。但从未有过能够被证实真实发生的异灵事件。灵异是人类对未知事物的一种解释。就像几千年前的人们不知感冒为何事而去求神拜天,人们对灵异的探索也是为了寻找一种新的理论暂时替代科学无法解释的层面;而在新世纪,人们不仅把灵异作为上述的一种解释,也有人是为了寻求感官或心理上的刺激而追求灵异。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2]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耕种。[3-5]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