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华早报》报道,2017年4月5日香港知名武侠小说家黄易先生因中风于医院病逝,享年65岁。听闻黄易逝世,80后励志网心中难免有点难过,毕竟中学时代是看了《寻秦记》才开始慢慢读点课外书的。黄易先生的著作伴随了我成长中最重要的阶段,无形中很大程度的塑造了我的三观。没想到今天却听到这样的消息,我一直以为黄易还很年轻的……
黄易(原名黄祖强),1952年出生于香港,从探讨武学与天道的第一部作品《破碎虚空》开始,黄易便沉醉于武侠创作的天地中。其后以明初的纷乱江湖为背景的《覆雨翻云》,巧妙的将时代政治、阴阳学说及哲学融合在了一起,不但是奠定其重要地位之长篇巨著,更构织出一个动人独特的武侠世界,风靡了无数武侠读者。随即他更以不断创新的手法,亟思为传统武侠注入新的元素,创作出结合历史、科幻、战争、谋略的《寻秦记》,再度成为武侠迷争睹的杰作。
下面转载一篇六神磊磊对黄易逝世的文章:人间今覆雨,天堂再寻秦
人间今覆雨,天堂再寻秦
作者:六神磊磊
摘自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
一
如果说温瑞安给我们留下了一批帅气的男孩的名字:
萧秋水,李沉舟,方歌吟,冷凌弃,铁游夏,戚少商、方振眉、燕狂徒……
那么黄易就是给我们留下了一批美丽的女孩的名字:
师妃暄,虚夜月,靳冰云,纪惜惜,言静庵,秦梦瑶,戴青青,荣淡如,祁碧芍……
二
“最黄易”的人物名字,其实是凌渡宇。这大概代表了他所有男主名字的最大公约数吧。
“最黄易”的词语?还用说吗,当然是“虎躯一震”。
相当于金庸的“心中一荡”,古龙的“嘤咛一声”,梁羽生的“生命的大和谐”。
三
黄易之于武侠,就像是唐诗到了晚唐。然而,“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
黄易之于玄幻呢?则像是温庭筠之于宋词。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四
有人问:我想读一部黄易的书,应该选哪部?
如果你有时间,当然首选长篇。
《寻秦记》算是穿越的鼻祖,知名度也最大。不过,考虑到你大概已经被无数穿越剧和网络小说洗礼过,倒过来看爷爷辈的,未必觉得惊艳了……那么倒不如《星际浪子》吧。
如果你没有时间,那么读一部短的,《破碎虚空》吧。里面有足够多的虎躯一震,基本可以领略黄易的风格了。
顺便捂脸说一句,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真的相信人可以破碎虚空。
五
黄易先生的文笔怎么样?
有一招:要看一个作家的文字水准,可以看他们作品里的书信。
大概就是令东来遗书反映出的水平:
余十岁学剑,十五岁学易,叁十岁大成,进窥天人之道。
天地宇宙间,遂再无一可与抗手之辈。
转而周游天下,南至天竺众国,西至波斯欧陆,北至俄罗斯,遍访天下贤人,竟无人可足与吾论道之辈。废然而返。
始知天道实难假他人而成。乃自困于此十绝关内。
经九年潜修,大彻大悟,解开最后一着死结,至能飘然而去。
留字以纪。令东来立。
六
还有很多人问:黄易和金庸的区别?不能展开了,简单讲一下吧:
谈论黄易、古龙、温瑞安的时候,其实都是毛病里面挑优点。
谈论金庸的时候,其实是优点里面找毛病。
但是!你喜欢谁都可以,不分高下。
比如唐诗里,你最喜欢李贺,或者钱起,没问题。
风格各异,都是一代宗师。
但是,作为金迷,我必须说一句:颜值巅峰的白古,是给了《神雕侠侣》的!黑古才给了《寻秦记》!
七
小时候,真的曾经把黄易先生的作品当黄书看。
什么?立刻想到《覆雨翻云》?呵呵……那是你没看过《大剑师》。
里面他居然搞出一个沙女一族,整天就是繁衍啊繁衍……
还有个丽清郡主,黄易先把她写得无比的阴险狠辣、毒如蛇蝎,然后,笔锋一转,让她咬牙切齿给男主提出最后条件:
“你必须每*天必须和我欢好一次……”
我承认,《寻秦记》后半段变清纯之后,我都看得不仔细了……
但今天,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忽然很想说:
谢谢你,陪我度过了金庸之后无书可读的漫长日子。
八
写完这篇小文,一时想不出标题。
随手翻了翻朋友圈,看见馒头大师的一行字。略窃改一字搬过来吧:
人间今覆雨,天堂再寻秦。
本文由80后励志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链接地址: http://www.201980.com/lzgushi/zhengjie/22667.html相关阅读:
|
|
|
|
|
|
|
|
|
|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