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大家在看历史剧,尤其是看到关于杨家将题材的影视剧时,里面有一个人物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大奸臣潘仁美。一个在影视剧中被塑造成迫害杨家将,蒙蔽皇上,陷害忠良,公报私仇的反面人物,每当提起他,老百姓都会恨的牙根痒痒,然而在历史上真正的潘仁美真的是大奸臣吗?首先要更正的一点是,历史上并没有潘仁美这么个人物,以潘仁美的形象设定,只不过是为了凸显杨家将的忠君报国,满门忠烈的形象。在小说中如果没有反派人物的衬托,那么杨家将的形象就会显得暗淡了许多,正所谓有忠必有佞,有好必有坏。
其实在历史上并没有潘仁美这么一个人,它的真实原型其实叫潘美,相反的潘美生活在宋朝初年,也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开国名将,不同于影视剧中塑造的那样,他反而是廉政爱民,为人正直,是一名难得的清廉之臣,因为屡获战功,最后也是被封为韩国公。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潘美成了历史上的背锅侠呢?这一杯就是背了好几百年。
《杨家将演义》中的主角杨继业,在历史上的原型为潘美同时期的杨业,他也属于那种骁勇善战、战功显赫的将领,因此也有着“杨无敌”的称号。在历史上,其实他与潘美并没有多大的牵连,两人也没有过多的利害关系。更不会存在像影视剧之后那样的设计陷害的情节。
如果说潘美与杨业的死有关的话,那也只能说是在那个朝代特定的军事制度而决定的,只不过是让潘美当了一个背锅侠。公元982年, 耶律贤病逝,辽圣宗继位,皇帝年幼,这时候大宋皇帝宋太宗赵光义觉着机会来了,于是起兵想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于是派出了三路大军进攻辽国。西路大军以潘美为主帅,杨业为副将,同时赵光义还派出了太监王侁作为潘美大军的监军。
在这里给大家普及下宋朝监军的来历及作用。宋太祖赵匡胤凭着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上了大宋朝的开国皇帝。因此它对于掌权的武将十分的忌惮,这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事件,解除了许多开国兵权,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这也就造成了在宋朝时期对武将的限制,即所谓的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也就是进行前线战斗的军队属于一个临时组成的草台班子,没有任何的协同作战可言。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因为宋太祖赵匡胤认为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对于江山的统治构不成什么威胁,反而十分放心的放权于当时的文人。
在当时,皇帝派出去担当监军的人,如朕亲临(就相当于皇帝亲自作战前线一样),行使皇帝的权力,既钦差大臣。也就等同于大军中主帅的一举一动以及作战方针,都必须得到监军的认同,如果监军不认同的话,主帅也没有办法实施战略计划,这样就使得整个大军的行动变的畏手畏脚。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潘美做了背锅侠。
作战开始后,潘美的西军进展顺利, 顺利地攻下了许多城池,然而本被寄予厚望的东路军曹彬却轻敌冒进大败而回。于是赵光义命令各路人马全部后撤,但同时命令潘美和杨业的军队掩护这四个州的百姓后撤。
这时候辽军已经一路直下奔宋军而来,而潘美的西路军却要掩护百姓缓慢后撤,这势必会让军队直面冲锋而下的辽军,必定损伤惨重。于是杨业提出暂避辽军的锋芒,不直面辽军而是设置伏击。但监军王侁却坚决反对,还讽刺杨业畏缩不战,必定心怀二心,坚决要求杨业直面辽军进攻。
杨业毕竟是北汉降将,本就受赵光义猜疑,无奈之下只能同意冲锋。临行前杨业要求潘美在陈家谷设伏,他将辽军引至此地。但当杨业真的将辽军引至陈家谷时,却并没有发现伏击的军队,最终他因为寡不敌众兵败被俘,在辽营中绝食三天而死。
所以在这场战争中,导致杨业死亡的直接凶手是太监王侁,潘美却成为了背锅侠,一背就是几百年。
相关阅读:
|
|
文章标签:
热门标签: 最年轻的爸爸 黄子韬吃娃娃菜把牙吃断 80后演员 残疾人 文昌帝君是东华帝君吗 甲午中日战争 四大文明古国 三皇五帝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