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静在《鲁豫有约》中有一次,难得谈起跟前夫哈林的那段婚姻,透露当时还处在原生家庭造成的伤痛中,导致没能感受到安全感,所以最后选择了离婚。
她回忆跟哈林组成家庭的日子:“我应该要很有安全感的,可是我那时候没有把自己修练好。
因为我还在那个伤痛里面,那种家庭的伤痛、跟妈妈没有和解、很紧绷的状态里面,我自己还没有那个智慧和状态。”
跟哈林离婚之后,伊能静用了5年的单身时间来面对自己,反思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她说,自己在还没成熟的年纪就开始工作,又处在演艺圈这么复杂的环境,所以一但遇到一个可靠的人,就像抓住浮木,希望对方帮自己解决所有痛苦和问题,却造成别人沉重的压力。
那么伊能静谈的安全感是一种什么体验呢?心理学家说:当人们在谈论“缺乏安全感”时,往往是在亲密关系中谈论的,描述的是自身对关系感受到的不确定性,即为个人对自己和对方,在一段关系当中的“参与”和“付出”的信心程度。
事实上,不确定性是亲密关系的一种常态,我们处在关系中的每时每刻,都可能会有这种感受:它不仅存在于关系本身发生变化的时候,比如当恋人从暧昧发展成正式的恋爱关系时;当恋人们正式约定婚约的时候;更存在于恋爱关系的各个阶段中,甚至存在于已经有坚固的情感基础及道德约束的婚姻关系里。
可以说,亲密关系中唯一确定的,就是关系是不确定的,所以如果你常觉得没有安全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不过,大部分的不确定性,都令人不悦。这是因为在不确定中,人们更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反应,降低个人的稳定感,充满敌意的解读和认知对方,回避沟通等,进而影响到关系的动荡。
缺乏安全感的三种类型
对自我的不确定
主要指个人对自身在恋爱关系发展和伴侣的契合度方面的态度不是很清晰。一种典型的体现是,有些人在关系有机会更近一步的时刻,显得犹豫不决飘忽不定。他们不太肯定自己是否会持续保持着对伴侣的爱慕和欣赏,比如担心如果结了婚,激情与新鲜感就会消逝。这会让一个人不愿袒露心扉,或是在表达感情时变得胆怯,因而也妨碍了关系的发展。
对伴侣的不确定
一般是指一个人不能明确地判断伴侣对自己的看法,恋爱观,以及他展开或坚持于一段关系的动机。比如,有些人并不能确切的定义对方是自己的恋人还是朋友。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社交网络让年轻人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试婚群体,也因此拥有了更多开放的选择,但从社交中发展开来的恋爱关系,也使人感受到更大的不确定性。
对关系本身的不确定
这指一个人对关系的本质和发展感到不安。比如有些人会担心父母不能接受自己的伴侣,或忧虑是不是可以很融洽地融入对方的原生家庭。在婚姻关系里,一方出轨或背叛也会造成关系的波动,破坏原本关系的确定性和稳定性,以及伴侣的安全感及双方的信任感。
如何培养安全感?
维持它
当不确定性可能比真正的现实还有好一些的时候,人们会愿意维持不确定性。因为一旦沟通,矛盾就会产生。如果人们对掌握信息后的心理承受能力没有信心,或是不愿意接受令人不愉悦的现实。这样的想法就会驱使双方都回避沟通,以此来维持暂时意义上的关系稳定与和谐。
比如有些人会在怀疑伴侣是否在背叛自己时,有意忽略伴侣的可疑行为,选择不去了解更多的信息,不多加揣测伴侣是不是有出轨的动机。在理智上麻痹自己,看破不说破。
显然,这不是一个好的策略,因为它会让人不断错过解决问题的最早时机。但如果有机会永远不面对真相,有时候选择不面对,也许也是更容易让自己快乐的一种策略。
接受“不确定”才是一种常态
选择与不确定作战,那将是一场永无止尽的战争。因为不确定性是一种人生的常态,不是孤立存在于某个特定时刻和某个特殊关系里。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不确定性是没有办法被降低或消除的——你所做的只是让自己产生“它降低了的幻觉”而已。
而如果你决定选择面对生活的真相而活,你就要努力修炼自己,永远活在此刻。抓住你能抓住的,享受你能享受的。所谓“与有情人做快乐事,莫问是劫是缘。”
最后,不确定性对于关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适当程度的不确定性会在某种程度上,提醒双方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来让关系达到一种平衡和稳固的状态。安全感本身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那些积极的、主动地付出,是双方为了让关系变得更温暖和亲密所做出的努力。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