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故事都会有结局,只不过早晚的问题。就在一片质疑声和夸赞声中,《清平乐》终于收官了。大结局的那晚,江疏影发长文表示对于曹丹姝这个角色的担忧与自豪,而王凯的一句“如果有下次,我还会做官家”,引起了无数人的泪点。
纵观全片,王凯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胡须发白的老者,不管是前朝的赵祯还是后宫的官家,演技这块是多次被肯定的。但是好像《清平乐》除了可以夸夸王凯的演技外,也没有什么值得可以夸得了。
对了,还有画面质感,很高级,是正午阳光的一贯风格。但是这口碑和收视就真的太拖后腿了,不是说“正午出品,必属精品”吗?怎么现在就翻车了呢?
是江疏影的角色塑造力不够吗?还是说任敏没有演出徽柔的感觉呢?还是这部剧没有历史气息,台词和服装令人出戏了呢?
很显然都不是,《清平乐》失利的锅他们不能背。明明是一部关于讲述赵徽柔和梁怀吉的虐恋,结果剧情成了关于赵祯的一生。
明明是一部关于深宫之中的戏,结果既没有精彩的宫斗戏份还有一段令人迷惑的帝后感情发展史。他们的婚姻过于冷静,张妼晗的人设过于出圈,剧情的发展太过拖沓。
仿佛前五十集都在等徽柔长大,而最后的剧情都在看徽柔卖惨。可即便任敏和她与怀吉的感情再怎么抓人心,也依旧挽回不了在崩塌边缘徘徊的口碑。
其实《清平乐》的低走并不是意外,而是趋势。
张开宙导演的作品一贯有着这样的毛病,就像《知否》一般,开播之前挂着赵丽颖的名号吸引了好大一波观众,结果等了好久才看见赵丽颖的身影,而王凯的赵祯也是这样,任敏的徽柔更是这样,一步步的在消磨着观众的耐心。
好在《知否》本就是介绍家长里短的日常琐事,而且有赵丽颖和冯绍峰恋情带来的话题度,所以开播初始虽然反响平平,但最后结果还是挺不错的。
可是在《清平乐》中张开宙的缺点就一一暴露了,而且还被戴上了“人间褪黑素”的称呼。
张开宙原本从事于摄影工作,色彩画面拍摄都很优秀,后来和孔笙和李雪等正午老骨干联合执导的几部影片都颇有成色,但是一到他独立执导的影片就有点令人失望了。.
不管是《如果蜗牛有爱情》也好,还是《知否》也好,剧情总体来说就是一个平。而《清平乐》的失败原因就不只是因为节奏慢的缘故了,而且剪辑也很混乱,前朝后宫随意穿插,人物主线更是不堪直视,主角到底是王凯还是任敏也一度让人怀疑。
按理说张开宙多年从事于摄影工作又能成功跻身于导演行列,实力肯定是有的,但是和正午阳光的“三巨头”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清平乐》的失败同时也证明了另一个问题:就是物极必反。事事都想追求极致,结果全盘都乱了。一口塞不成个胖子,贪多嚼不烂,而张开宙恰好都触到了雷点。
因为他是导演,把控着整个剧组的走向,同时他还兼任了剪辑(据说张开宇是他的马甲),他想留下的东西太多,他想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他留下了很多并不值得留下的东西。因为太多的舍不得,以至于有了现在披着正剧外衣没有实质核心的《清平乐》。
《清平乐》豆瓣开局8.2,收官6.7,而《知否》开篇8.2,最终7.7。收视口碑和评价一部比一部低,虽然说剧组受影响,但是演员也难逃牵连。说张开宙是正午阳光最大的BUG也非常恰当了。
不知道《清平乐》你坚持看到了几集?看剧的时候你又是开着几倍速呢?
相关阅读: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