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泽明的电影艺术,对整个世界的影视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相较于小津安二郎的古典主义风格,黑泽明的电影则更具有现代主义气息,他所呈现出的,是一种全新且独特的东方美学艺术风格。
日本媒体曾称赞黑泽明:“在他之前,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时候,是富士山、艺妓和樱花。从他开始,西方世界想到日本的时候,是黑泽明、新力和本田。”
言外之意,是赞颂黑泽明的电影,改变了西方世界对日本的刻板印象,让西方世界观摩到了一个全新的、极具现代化的日本,所以称黑泽明是日本现代主义电影教父,一点也不为过。
黑泽明
作为第一个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亚洲电影人,黑泽明的电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电影艺术创作者。比如,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就是模仿了黑泽明的《战国英豪》;斯皮尔伯格的《第三类接触》模仿的则是《蜘蛛巢城》;还有徐克的《七剑》也是以黑泽明的《七武士》作为模板来进行演绎的,这些都是站在巨人黑泽明肩膀上的全新创作。
“黑泽明《七武士》写实的风格改写了日本武侠电影的面貌,证明了真实力量的巨大。”——徐克
黑泽明的电影,不仅有着强烈的现代主义风格,还有着厚重的民族情怀,他通过对日本现代社会环境的描述,从人物小我的叙事视角,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完美画卷。
黑泽明
现代主义形式的影像呈现
电影艺术是一种影像内容的输出,而内容本质是来源于形式的表现,这也使得不同导演的电影创作,拥有不同的形式风格和内容呈现。
1.题材选择
在电影选材方面,黑泽明涉猎较为广泛,从古装时代剧到社会问题剧,甚至是具有先锋实验性质的电影,他都有创作,比如家喻户晓的《梦》,就是一部先锋实验性质的影片。
《梦》
1990年《梦》问世,该片以太阳雨、桃园、风雪、隧道、乌鸦、红色富士山、垂泪的魔鬼、水车之村这8个梦为线索,对不同梦境进行了不同的叙述,揭示了反战的主题,描绘出乌托邦式的理想世界。
影片中理想的世界就是凡高的绘画世界,是孩子们想象中没有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大自然,是深悟禅意的老人与自然、外来人、自我及社群都非常和谐的生活世界。在这里,审美性的智者成为拯救现实的英雄,影片通过具有浓郁的禅意的日本文明为世界提供一条恢复和谐的道路。
2.视听语言
在电影的视听语言方面,黑泽明以擅长拍摄动作场面和宏大长而著称,他的电影时而呈现出强烈的运动感,时而又尝试极具抽象意味的长镜头,错综复杂,变换不一。此外,他还非常喜欢使用多机位拍摄,以营造单一机位难以实现的全方位视觉感受。
电影《罗生门》的开场,樵夫进入森林的段落,就是运用了多个机位上下左右俯仰拍摄的结合,同时配以快速的剪辑切换以及多角度特写的加持,将原本简单的人物动作渲染的气势非凡。
《罗生门》
3.艺术表现
在电影的艺术表现方面,黑泽明电影虽然与日本歌舞伎的叙事传统相距较远,但却更为符合西方戏剧的精神内涵,即:表现个人对命运的挣扎与反抗。
黑泽明的多部电影,都改编自西方名著,比如,根据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创作的《蜘蛛巢城》;根据《李尔王》创作的《乱》等等。
黑泽明的电影还渗透着西方的“现代性”思想,比如电影《罗生门》,就通过几位当事人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叙述,表现出人类世界认识的相对性,即所谓真相的不可知。这种结论与伯格曼,费里尼等欧洲现代主义电影作者所传达的理念有很多相似之处。
《罗生门》
此外,黑泽明还拍摄了多部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影片,如《生之欲》《八月狂想曲》等。这些影片具有高度概念化的抽象意味,除了少数流露出悲观的情绪之外,大多是以慈悲和宽容的胜利告终。这种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也是黑泽明被世界影坛推崇的原因之一。
浓烈民族情怀下,呈现出的三大主义
在黑泽明的影片当中,很多的主人公都是武士或英雄,他所推行的是一种人性深处的哲思和人文主义的追求,并且他的艺术创作方式一直是以完美主义作为他的最高目标。
1.英雄主义
黑泽明出生于一个武士家族,自幼便被父亲用最传统的教育方式引导,在耳熟目染之下,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武士精神”的种子。这颗种子只待时光孕育,便可长成参天大树,而他的民族情节也因为这颗种子,变得越来越厚重。
在六十多年的电影生涯中,黑泽明一共拍摄了30多部影视作品,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电影叙事主题都是以武士为主或者是与“武”有关,比如《姿三四郎》《七武士》《蜘蛛巢城》《大镖客》《乱》等等,这些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临危不惧,大有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舍我其谁般的壮士之勇。
武士们都是拯救混乱而堕落的世界的承担者,是完美而抽象的武士道信仰的实践者,也是对立庸众而自足于纯粹信念中的矛盾英雄。总之,他们是完美道德的化身。
《姿三四郎续集》:姿三四郎经过苦难磨砺,终于顿悟,成为大师,用善良将邪恶的对手感化
《红胡子》:红胡子凭借一人之力,硬抗非正义力量
《七武士》:七位武士为保护村民,与山贼刀剑相搏
《影子武士》:英勇正直的“影武者”,代替武田信玄,保家卫国,稳定军心
黑泽明通过对人物角色的塑造,以及对这些人物故事的叙写,阐述出了他内心深处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追求和向往。更为有趣的是,黑泽明所雕琢的大部分英雄角色,在电影中也只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不过这些小人物最后都达成了自己的坚守。小人物也可以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或许这才是黑泽明影片的本意。
2.人文主义
抛却武士道精神之外,黑泽明还是一个高尚的人道主义者。关于人性哲思的探讨,在黑泽明的影片中也是随处可见,比如《我对青春无悔》《生之欲》等,这些影片中消减了对武士道精神的描绘,更多是以探求人性,拷问人性为叙事主题。
但他并不是鲁莽冲动的披露人性的丑与恶,也不是简单随意的讽刺残酷社会下的人心阴暗面,以达到宣泄自我情绪的目的,而是借助大环境下的时代浪潮,细致入微的雕刻出每一个凄苦凡人的艰辛生活,从多角度揭示人性的复杂,在理性与感性的碰撞中,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美国的“日本电影专家”唐纳瑞奇所认为,《罗生门》是一部探究人性深度的影片:“在黑泽明阐释的这一主题中,也流露出他对日本社会封建残余的控诉,而且黑泽明并没有让他对主题,对人性的挖掘就此结束,他给原小说添加的那个黑泽明式的结尾——让一贫如洗的砍柴人把弃婴抱回家中,充分流露了他那一贯的人文主义理念。”
在反战影片《我对青春无悔》中,黑泽明刻画的是为了正义和爱情矢志不移,奋发向上的坚韧女子八木原幸枝,讲述了身型体格柔弱娇小的她,与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进行对抗,承受着来自于世俗世界的家庭、朋友和政治对立面人群的羞辱,最终成为农村文化运动领袖的感人故事。这部影片中,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和夸张的戏剧性,但却又如此的逼近现实,贴合生活。
《我对青春无悔》
在黑泽明的另一个现实主义题材《生之欲》中,讲述的是一个患上癌症的市民科长,在生命最后时刻,为了战胜对死亡的恐惧,他选择了人道主义,为了妇女和儿童的权益,孤身一人与现代文明以及官僚主义进行抗争,最后在普通民众的缅怀中,与世长辞。个人英雄主义在人文主义关怀中,得到最大化的展现和升华,简单明了的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挚信念。
《生之欲》
黑泽明的人文主义非常的纯粹,也恰好是这份不掺丝毫杂质的纯粹,使得黑泽明的电影透露出一种挥之不去的怀疑,这种怀疑主要来自于对现实与理想之间撞击的不解,其表象便是他所创造的英雄故事或多或少都是以失败告终,但也正好是这种否定意识不断加强的精神,才令黑泽明的电影更具艺术色彩。
3.完美主义
在黑泽明的影像世界里,他是一个偏执的完美主义者,他痴迷于用镜头和画面的冲击感,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于他而言,观众不再是他所要服务的对象,而是成为了他影视作品中的一部分,所有视听语言的运用都只为铺设出那一幅精致秀美的画卷。
同一场戏,黑泽明会从仰角、俯角等不同的角度,采用多机位拍摄,拍摄出不同的景别,最后剪辑的时候,他会选择最完美的部分进行组接,形成一种流畅自然的影像效果,达成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比如《影子武士》中,有一个上千匹战马在枪声中,同时倒地的精彩场景,黑泽明在这场戏中完美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运用,堪称影史之最。
《影子武士》
此外,他的影片当中,还有着气韵生动的影视节奏和别具一格的旋律变动,不论动静缓急,在影片当中都错落有致,意蕴幽兰。比如在《用心棒》中,有一场决斗的戏码,两位练武之人刀剑相向,紧张对峙,进入到高度的饱和一瞬间,只见一个镜头的对切调换,二人手中的刀便戛然而止,此处的节奏处理得干净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
《用心棒》
黑泽明的影视作品引领了时代潮流,给国际影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西方电影人领略到了东方的电影美学艺术。
相关阅读: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