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西方学者和历史学家在讨论或研读中国历史时都心照不宣地选择性忽略了春秋战国以前的历史,换言之,大多数的西方人认为中国真正的历史始于秦朝。
作为开创公元纪年先河的汉朝在西方的文化领域里也有一席之地,因为从这两个王朝开始,“天下公国”的概念才深入人心。
其实事实真相则不然,从中国人的视角,跨越文化的沟壑来回望历史,春秋战国的重要性可不是轻描淡写就能提笔而过的。
这些西方人对于华夏文明的历史仅仅是浅尝辄止,不深入去研究每个历史朝代发展的过程,自然也就不明白春秋战国的重要性,也自然看不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
在春秋战国以前我们经历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从战国时期封建社会才开始孕育出雏形,此前我们仍然属于奴隶社会。
从原始族群到群居生活,再到从母系族群到父系社会之间的过渡,这些都需要时间来改变。
人类本就是群居动物喜欢抱团取暖,所以发展统一是必然的结果。
从原始人的风餐露宿到通过耕作丰衣足食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不少古卷中我们也足以可见人们对于“天下统一”的渴望。
不少西方学者认为秦朝才是大一统王朝,也将秦朝认为中国历史的开端。
但人类的演化进程岂是能随意抹掉的,在秦朝以前的周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下”国家概念的开端。
最早有关“天下”概念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可见在秦朝之前,有关统一的概念就已经开始萌芽了。
周朝是最开始的“天下之国”
在历史上我国度过了不少朝代,而这些朝代被推翻被取缔都离不开“暴政”,不能够得民心不能够让所有人信服的君主无法长久的统治人民,周朝的建立也是如此。
夏朝建立后开始了只传后代的“家天下”,而桀的暴虐导致了夏朝的覆灭,商汤取而代之建立了商朝。
历史又一次在商朝重演,商纣王荒淫无度引起了周武王发动政变,牧野之战后周武王进入了中原,建立了周朝。
周朝实行了分封制,建立了封邦建国的制度,“四方”、“万邦”的说法,在周朝时期就已经被提出来了。
周朝结合了夏商两代的统治方法治国,周处于中国的中心,其他的民族包围着,这些异民族的文化也被包容。
周朝实行了诸侯分封制,各个诸侯国建立,异民族也被包裹其中建立了诸侯国。
由王公贵族分别统领的诸侯国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省”,主要权力虽集中于帝王之手,但此时诸侯各国的势力也不容小觑,这也为周朝的覆灭埋买下了伏笔。
所以周朝最初开始形成了“天下之国”的局势,诸侯国作为小国听命于中央,符合“天下”这一说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天下”
其实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历史上的东周时期,东周又分为两个时期,就是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为了方便记事,史学家将两者合二为一。
春秋战国长达两三百年,在这几百年间朝代局势的演变可以说是风云变化的,西周因周幽王的昏庸被灭后,周平王迁都洛阳,春秋战国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迁都之后,西周时期所掌管的各个诸侯国纷纷独立,各自称霸一方,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国度,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数量多达一百多个。
而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加激烈,此时的战争局面是混乱的。
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一段有关诸侯百家争霸的战争史,伴随着数个诸侯国的不断兴起又不断覆灭,这段时期是极度动荡不安的,斗争是必然的趋势,诸侯国之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这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最终定格到了七雄争霸,这100多个诸侯国经过长期的不断吞并演化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互相制约,形成了战国后期最终留存下来的国家。
秦王朝为何在西方人眼中如此重要
随着秦国势力在七个国家之间的不断扩大,秦国开始不断蚕食周围的国家,后来秦始皇嬴政灭六国统一了天下。
从秦始皇时期开始,中国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了,秦朝开始我们进入了封建社会。
其实在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就奠定了全国统一的局势,各国之间的不断兼并最终合一,这些动荡的背后为秦朝后期统一全国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秦王朝的建立是历史走向的推动,就算秦始皇没有统一全国,也会有其他的国家促进全国的统一。
所以秦王朝只是恰好促成了全国的统一和多民族的融合,秦始皇是第一个有明确的“天下共主”概念的君王。
他吸取前车之鉴为维护天下的统一做出不少贡献,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防止势力分裂,设立三公九卿处理国家大事。
对外攘除倭寇,北击蛮族,对南征战百越,修筑长城以拒外敌,这些举措都是为了维护秦王朝的统一。
只有消除战乱的祸根,国家才能够长久的存在,秦始皇的这些举措在当时是极具超前意识的,这也是为何在西方学者眼里秦朝的开天辟地如此重要的原因所在。
总结:
纵观西方社会所构造的文明,也不过距如今1500年罢了。
西方人用自己的一套中心论混淆视听,在这短暂的1500年上又延伸出了另外被其摧毁的1500年的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地中海文明。
这场演变的过程不过是在华夏文明史上迈动的一小步,还没有夏初到春秋战国的时间长。
而西方学者想要拼命掩盖的,正是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而他们不理解的是我们牢不可摧的根基是什么。
我们的历史从一开始就怀揣着“平天下”的伟大理想,这一点在我们的历史演变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不是权势所趋,而是每个华夏子孙心中的共鸣。
我们的身体里有潜移默化的基因,这些冥冥之中的联系铸就了“天下”,民族的大统一是历史结果的必然所趋。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天下共主”的过渡时期,也为天下一统的秦朝奠定了基础,仅仅凭借秦始皇嬴政的力量统一中国几百个小诸侯番邦国家是很难的。
从此来看,春秋战国无论是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世界演变的历史画卷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块960平方公里的土地,多达56个民族大融合的国家能够走到今日,经历了朝代的兴衰列强的侵略欺凌。
最终以顽强的中国人的精神意志,在世界上挥舞起中国红的旗帜,在历史上留下属于中国的红色。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