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自然界里的很多现象都让人类感到迷惑,甚至百思不得其解。动画片黑猫警长就曾讲过这样的故事。一对恩爱的螳螂夫妇新婚当晚,新郎被吃掉,而最后查出来的结果是新郎劝新娘为了后代吃掉自己。
动画片中的螳螂被吃
虽然影视作品的情节有一部分是虚构的,但在自然界中,螳螂新娘在交配后吃掉螳螂新郎的事情并不少见,甚至有的螳螂新娘都等不及交配完成就吃掉新郎。那么,雌性螳螂为什么要在交配后吃掉雄性螳螂呢?这种在我们看来残忍的方式背后隐藏着什么呢?
凶猛的捕猎者——螳螂
提起螳螂,很多人并不陌生。它极其有特色的大刀让很多人印象深刻,见之难忘。不过,那把沉甸甸的大刀是螳螂天生就有的锋利有力的前肢。这对酷似大刀的前肢上布满坚硬锋利的锯齿,而且在前肢的顶端还有像镰刀一样弯回来的倒刺。
螳螂
靠着这样的凶器和切割能力极强的口器,螳螂能够瞬间秒杀绝大多数小型昆虫,甚至皮糙肉厚的蜥蜴有时都难以抵挡螳螂的致命一击。所以,作为一种肉食性动物,螳螂的进食范围小到蚂蚁大到一些小型昆虫,而且大多数农业害虫都在它的食谱上。因此,螳螂也被认为是益虫,被农民应用在农业种植上。
螳螂捕食
拥有如此战斗力的螳螂确实是一个十足的懒猎手。它并不会主动出去寻找猎物而是在原地一动不动地守株待兔。它优秀的视力让它能准确地判断周围的情况并发现可能的猎物。而螳螂优秀的保护色让它能成功地隐藏在周围的环境中,不被它看中的猎物发现。当猎物离得足够近时,螳螂就会用它有力的前肢迅速拿下猎物,然后用锋利的口器将其吞吃入腹。
拥有保护色的螳螂
而且螳螂不仅懒还十分挑剔。螳螂会在捕捉到猎物的第一时刻吃掉它们而不是像很多动物要做一些准备。这不仅是出于它自身优秀的消化能力更是因为比起死去的猎物,螳螂更喜欢在猎物还活着的时候进食。所以,交配中的雄螳螂很容易被雌螳螂认为是送上门来的猎物而被攻击然后被吃掉。
雌螳螂在交配后吃掉雄螳螂的可能原因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饥饿状态下的进行交配的螳螂出现雄性螳螂被吃情况的百分数比吃饱状态的螳螂高出很多。
螳螂繁衍
由此可见,很多在交配后甚至交配还没结束就吃掉雄性螳螂的雌性螳螂只是因为太饿而饥不择食。这是因为一方面,螳螂成虫的食量在交配前期会达到顶峰,另一方面,自然界中的螳螂大多时候不能吃饱喝足。所以,这时异常饥饿的雌性就会选择优先满足食欲,然后把前来交配的雄性当成食物。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雌性螳螂吃掉雄性螳螂并不全是因为捕猎的本能。
被咬掉脑袋的公螳螂
不过,目前被广泛认可的说法是雌性螳螂需要靠吃掉雄性螳螂补充的营养来孕育下一代。这对于被吃掉的雄性螳螂来说也算是好事。毕竟,他通过求偶仪式做了新郎,即使被吃掉也是为了更优秀的下一代。因为雄性螳螂被雌性螳螂吃掉吸收的营养基本上全部都被用来孕育它和雌性螳螂结合产生的下一代。如果雄性螳螂由于贪生怕死反抗雌性螳螂并且成功逃走,那么这只雄性螳螂的后代由于最初注入的精子较少且营养不足就会比其他被吃掉新郎的后代少,也会更弱一些。
螳螂求偶
而且这种观点认为雄性螳螂只是先完成作为养分的责任。雌性螳螂在孕育下一代的过程中也会把自己的营养逐渐全部输送给下一代。因此,雌性螳螂在生完小螳螂后不久也会死亡。这是由于螳螂在自然界中无法得到充足的营养孕育后代,为了整个种族的延续,他们逐渐发展出了这样的繁衍方式。
螳螂的一生
不管是出于哪种原因,事实证明是被吃掉的雄性螳螂和雌性螳螂结合生下的后代确实更多,也更加强壮。
广泛的性食行为
像螳螂这样,在交配后一方吃掉自己配偶的行为被称为性食行为。这种行为大多发生在昆虫之间,并且经常出现雌性吃掉雄性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会发生这种行为的昆虫中雌性的体型大多比雄性的大,而不是因为只有雌性有攻击雄性的倾向。事实上,这是双方进行的一场博弈。雄性要想得到自己的后代就必须付出这种被吃掉的风险。如果雄性成功,它就能活着得到自己的下一代。如果它失败,雌性螳螂就能得到一份自己送上门的食物,然后饱餐一顿。
有角海兔也会吞食掉同伴
从种族繁衍的角度上来说,雄性应该主动被雌性吃掉,这样才能保证下一代的数量和质量。但动物的求生本能让雄性不断反抗,因此也有不少雌性在这个过程中受伤。所以在这些动物逐渐进化出以下两种截然不同的性食行为。一种是雄性通过各种投机取巧和雌性交配。例如,像螳螂一样通过求偶仪式让雌性知道雄性不是猎物或者攻击者,从而进行顺利进行交配,或者雄性直接趁雌性不注意上前交配。这个过程中被吃掉的雄性大多不是自愿的。
红背蛛主动被吃
而另一种却是像红背蛛一样雄性主动奉献的性食行为。雄性红背蛛在交配过程中会主动把自己的腹部展示给雌性红背蛛。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延长交配时间从而使自己能够产生更多的后代。如果雌性红背蛛没有食欲最好,但如果雌性红背蛛想进食,雄性红背蛛也不会做出很明显的反抗行为。
结语
雌性螳螂在交配后吃掉雄性螳螂的事情在我们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但在自然界中却是十分常见的一种行为。不管这种性食行为是出于具体哪个原因,这种行为的出现都是为了让种群更好的繁衍下去。毕竟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法则让其中的生物必须调整到最利于繁衍后代的状态,这样才能应对各种各样的环境变化。
相关阅读:
|
|
|
|
|
|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