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前部是最容易中弹的地方,因此其首上装甲位置,焊接了一块装甲板。这块装甲的后边才是发动机的油箱。一般的坦克都是把油箱看成是脆弱且危险的一个组件,都会选择把它放在车体内部的装甲保护范围内,但是“梅卡瓦”油箱位于主要装甲的外边,后面才是坦克的基体装甲。内外装甲+中间油箱的设计结构,如同“夹心饼干”。这虽然会占用空间,到梅卡瓦战斗仓置后的设计让前部的空间非常充足,也只有梅卡瓦有条件布置这样的装甲结构了。
一般威胁坦克的炮弹分为破甲弹和穿甲弹两种,一旦“梅卡瓦”被破甲弹命中,当破甲弹产生的气浪吹破第一层装甲时,金属射流的很大一部分冲击力会被两层装甲之间的介质分散掉,留给下一层装甲的射流会大大减小;如果命中坦克的是穿甲弹,巨大的穿透力会像钻头一样钻来装甲,虽然“梅卡瓦”的装甲钢并不足以像牙齿一样“咬”住来袭的弹芯,但多层不均匀的介质会破坏穿甲弹攻击时力道的连续性,弹头穿过装甲时内部的介质会起到缓冲作用,减缓弹心的速度,在经过介质过滤后的弹心很容易被主装甲拦截,而前部的装甲板和介质就相当于给弹头干扰,一步步削弱弹头的穿透力,从而到达防护的目的。
当然,“梅卡瓦”的复合装甲不光是“夹心饼干”那么简单,算是千层饼那样的多重防御。其车首共有四层装甲。第一层首上装甲厚76毫米,其余三层厚50.8毫米,首上和第二层装甲之间有25.4毫米空隙,二、三层装甲间的空隙达到了152.4毫米。三、四层装甲间则是厚度为304.8毫米的油箱。讲到这里不免有人要问,这么做不是浪费空间吗?都做成实心装甲不就好了!然而事实就是这么让人匪夷所思,大块的实心装甲缺乏缓冲力,未必能有复合装甲的防护性能好,而且实心装甲重量太大会降低坦克的机动性能,二战虎式坦克就是由于体量太大而饱受诟病,这也是现代化坦克都装备复合装甲的原因。
此外大量试验证明,柴油也具有一定的装甲功能,在遭到破甲弹攻击时,防护性能相当于钢板的1/4;在遭到穿甲弹攻击时,防护性能相当于钢板的1/7。要说燃油着火的问题,有 主装甲的隔离作用,车组成员很难被燃油的火焰灼伤,逃生时间也大幅提高了。而且“梅卡瓦”这种装甲间隙依次增加的梯次排列,让来袭弹丸(芯)在冲击力被逐渐削弱的过程中,还不断面临更大的飞行距离不要小看这个距离,他可以给予坦克足够的时间来削弱炮弹的破坏力。
正面装甲面面俱到,侧面装甲也是精心设计,以色列工程师通过吧工具箱,变速箱,炮弹容器箱等复杂的零件均匀的布置到车身四周,配合装甲组成复合装甲,例如大直径负重轮和弹簧悬挂装置以及侧裙板等,间接的增大了坦克侧面的装甲厚度,而尾部的部分对于梅卡瓦也十分重要,因为坦克的弹药都放置在尾部,因此以色列在尾部集中了蓄电池和三方系统装置,配合厚重且带有倾斜度的舱门来增加尾部装甲防护性能,再加上梅卡瓦其他部分装甲的惊人倾斜度(最小的倾斜角度只有20度)无论何种炮弹从哪个方向击中坦克 ,都可以有尽可能多的“装甲”吸收炮弹产生的破坏力,尤其是炮塔的装甲倾斜度,几乎可以保证没有炮弹能击穿炮塔的装甲。
此外!内部危险品的保护也增加了梅卡瓦的防护性能,以色列充分利用分层装甲产生的空隙,分开放置油箱和炮弹,用不同厚度的装甲板来隔绝危险品与车组成员的联系,这样即使危险品爆炸或者着火短时间之内无法伤害车组成员,有充足的时间让人员逃生。就连弹药这些经常不可避免和人接触的危险品也是有专门的容器保存的,容器壁可以隔绝炮弹和车组成员,起到保护炮弹不会产生殉爆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由此可见,梅卡瓦装甲虽然没有美国凯芙兰装甲材料那样质量优秀,但是凭借着工程师的隔离规划,精致的布置坦克各种零件依然把坦克的防护性能提高到了世界坦克顶端的层次,这里我们应该向以色列人致敬。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