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3巨炮
这不是石油管道,而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发明的V-3巨炮。据说V-3巨炮有1433吨,要500个人合作才能发射炮弹。希特勒当希望用V-3巨炮来炮轰英国伦敦,按照设想是每天可以向伦敦发射600顿炮弹。如果真能如此,伦敦必将成为一片焦土。
但是V-3巨炮项目进展缓慢,到纳粹帝国灭亡时也没有研究出来。现在想一想,纳粹科学家们的脑洞确实够大的。
2、古斯塔夫巨炮
哪怕你不是军迷大概也听说过古斯塔夫巨炮(也叫古斯塔夫列车炮,因为它像火车一样需要轨道)。古斯塔夫巨炮长40多米,全重1350吨,连它发射的炮弹往往都是好几吨重。
图为古斯塔夫巨炮的炮弹
据说古斯塔夫巨炮是希特勒为了突破法国人的马其诺防线,亲自下令研究的超重型火炮。古斯塔夫巨炮固然威力很大,但其实限制也很多,由于过于笨重,往往需要两台大型起重机才能搬运它,这在激励的战场上并不是很方便。
3、卡尔臼炮
卡尔臼炮是官方叫法,它的绰号更霸气——雷神托尔!卡尔臼炮平常庞大,像一头鲸鱼那么大,而它所使用的炮弹足有一头牛那么大!卡尔臼炮跟古斯塔夫巨炮不同的是,它参加过实战。在镇压华沙起义和阿登战役中都出现过卡尔臼炮的身影。
1944年卡尔臼炮被用于镇压华沙起义,将华沙全城几乎痍为平地!
4、弹跳炸弹
纳粹科学家还脑洞大开发明过一种会自己弹跳的炸弹。这种弹跳弹是用于水上攻击的,当飞机把这个重4000多公斤的庞然大物投入水上时,它会在水面上弹跳着前进,直到找到水下目标然后下沉引爆。看来这种弹跳炸弹主要是用来对付潜艇的。
5、自杀式载人炸弹
万万没想到纳粹也会制造这种自杀式武器,别以为只有日本人才会自杀。这种自杀式载人炸弹通过人工来制导,准确性显然会更高。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制造了一批这样的自杀式载人炸弹,但并没有同于实战,毕竟自杀式攻击并不符合德国人的理念,他们不同于日本人。
6、V2导弹
纳粹制造的V2导弹不仅是世界上第一种弹道导弹,也为人类探索太空奠定了初步基础。后来美国的火箭、导弹,都吸收了V2导弹的技术。可以说V2导弹在人类军事武器史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V2导弹是成熟的武器,它甚至用于了战争中。从1944年9月6日到1945年3月27日,德军向英国发射了1000多枚V2导弹,造成了英国大量的人员伤亡。
7、纳粹球形坦克
纳粹德国的“库格尔潘泽”(Kugelpanzer)是一种类似于球形的坦克,关于它的资料很少。纳粹帝国灭亡后苏联人发现了一个球形坦克的原型,但内部装备已被掏空,只有一个空壳子,并且也没有找到相关资料。现在大家只能猜测这个球形坦克是用于侦察的。
看上去是不是很像未来武器啊。不得不佩服德国人的脑洞。
8、鼠式坦克
鼠式坦克是二战末期保时捷公司设计的超重型坦克,全重达188吨!鼠式虽然声名显赫,但它是一个流传于江湖中的传说,因为鼠式只生产了两辆实验性质的坦克,并未能运用于实战。据说鼠式坦克可以轻松摧毁任何装甲车辆,但它的越野能力极差,缺少实战价值。
9、死亡射线
德国科学家雄心勃勃,从30年代开始便研发粒子加速器,他们希望够使用这种技术来制造X射线武器。如果研制成功,X射线武器便可以摧毁地方的飞机发动机,甚至可以通过辐射爆炸杀死飞行员!但是要研究成果X射线武器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直到纳粹德国崩溃后X射线武器也没能研制成功。美军在纳粹帝国灭亡后缴获了一台X射线武器的原型机,于是纳粹科学家们的这项黑科技才为人所知道。
10、太阳炮
太阳炮,光听这个名字你就能感受到它的毁灭性。太阳炮是德国科学家的一个伟大设想:发射一个由金属钠制成的、超过5000英里直径的巨型反射器进入太空中,然后利用它将太阳的能量集中在一个点上(比如是一个城市或者地方的军事基地)。这好像是你拿一个放大镜放在太阳光下,将太阳光汇集成一个点,便足以点烟了。这玩意儿脑洞太大,别说是几十年前,就是现在也无法实现。
中外逸闻秘史、百年历史老照片、探索神秘奇异事件 |大嘴侃历史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