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字文举。鲁国(今日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性好宾客,喜评议时政,言辞激烈。
上篇冷知识中说到孔融是因不孝而被处死,而其原因今天便揭晓。书上说孔融是被曹操处死的,但处死之因是他(孔融)当时发表了不孝的观点,受社会谴责。孔融所述观点主要有这两条,其一父亲对孩子是没有爱的,那只不过是情欲勃发的产物,其二母亲对孩子,就如瓦罐里装的东西,当东西被取出来之后不,东西和瓦罐便无关系了。这两观点可谓是刷新我的三观下限,到现在我对这观点都还持着懵逼的感觉。(ps:曹操是真想杀孔融,这不孝言论是曹操能光明正大杀孔融的主要原因)下面给大家讲述不孝言论的原因。
为何家学渊源的孔融会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论呢?目前据我搜集的说法有两种
孔融被抓的时候,仆人让他的两个儿子。他的儿子说了一句话“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乎?”大意是,鸟窝翻了,里面的鸟蛋,还能完好吗?孩子,能说出这种话,父子亲密程度高,家庭温馨。可见,可以经营出温馨家庭的人,可能会不孝吗。而这件事说明了孔融说的观点并非出心之言,其意是攻击曹操要挟天子当大王之举,而此举多半是说众大臣世代吃皇粮如今皇帝被挟却敢怒不敢言。
孔融不孝的言论,其意主要思想是说父子、母子之间的感情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并且孝道也不需要太过,并非真的不孝,而是孔融对愚孝的孝道的一种质疑。
真滴不孝
相关阅读: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