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9年希特勒对波兰机场投下第一枚炸弹开始,到1941年突然对苏宣战,纳粹德国几乎占领了90%的欧洲土地。
而与其接壤的周边国家更是难逃厄运,八个国家有七个惨遭纳粹铁蹄的蹂躏,这七国中包括当时已宣布永久中立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等国家,而唯独对德意战略地位重要并且相对于其他国家显得弱小得多的瑞士却一直安然无恙直至战争结束。
希特勒在二战中为什么没有决定进攻瑞士,仅仅是因为瑞士当时是所谓的永久中立国吗?
那么,比利时和丹麦等同为中立的国家为什么在纳粹的第一波攻击中倒下?亦或是瑞士在希特勒的眼里无足轻重,他根本没有考虑过要占领瑞士?
德国就瑞士这么个弹丸之地,编写了一本85页的《瑞士军事手册》,如果希特勒不想攻打瑞士,他就没有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和金钱干这种事。1940年,德国最高统帅部制订了以突袭方式迅速占领瑞士的几种方案,统称为“冷杉行动”。
由此可见,德国不是没有准备攻打瑞士的表现。但是最后瑞士还是免遭战火,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很多,首先,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德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对付英国上,直到后来入侵苏联,就更没有机会去侵略瑞士了。其次,瑞士多山,地形条件非常不利于德军的装甲兵作战,无法充分发挥闪电战的优势。
总的来说,纳粹德国太忙了,没啥精力去入侵瑞士,而且入侵瑞士太麻烦,收益却不大,吃力不讨好。还有一些原因,像瑞士的中立态度和全民皆兵的传统倒是显得比较次要了,在二战这种局势下,国际法则已经基本失效,一脸高冷地中立态度并不能防止入侵。
至于瑞士全民皆兵,瑞士人比德国人还要尚武,在当时强大的德国面前,可以说并没有什么卵用,国与国之间是要靠实力说话的。
中立政策,永远都打不厌的王牌瑞士外交手腕一直很高明,中立和中立政策就是永远都打不厌的王牌。同时中立身份也机智的被塑造成了瑞士的外交优势。说真的,在二战,瑞士的中立一直就是个悲哀的笑话。
瑞士民间在二战年代有句流传甚广的讽刺标语:每个星期瑞士有六天为德国工作,第七天为了盟军的胜利而祈祷。
瑞士虽然从未提供士兵直接参与战争,但是它从来都不是身处纠纷之外的避难所。瑞士国家主权的相对完整,国家领土奇迹一样的没被吞并也是通过各式交易暂时换来的喘息机会。瑞士人从来都不信战争之下会有谁会真的放过瑞士,所以欧洲每次稍微有动静瑞士人就敏感的跟兔子一样,随时做好顽强抵抗准备。
一是在经济上向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输血。德国历来是瑞士的最大贸易伙伴。二战中,瑞士一直都维持了同德国的经贸、金融关系。据史料记载,二战爆发不久,瑞士方面向德方提供了1.5亿瑞士法郎的贷款,而德方则允许瑞士商品经由德国转口。
二是在二战中拒绝帮助受迫害的犹太人。瑞士当局采取对策阻挡犹太人的大量涌入,当时的瑞士政府明确规定,“犹太人不应当视为政治难民”。
三是大量侵吞犹太人财产,充当纳粹黄金保险箱。据报道,在二战中被纳粹迫害致死的德国犹太人在瑞士银行开户数多达5万多户,存有价值为60亿美元的资金,而至今只有600万美元经瑞士政府交还给了犹太组织或赠与一些国际人道主义组织。
在战后,德国《周报》指出,瑞士的“中立”只差没有同第三帝国正式合作而已。
后记瑞士能在二战中免于战火,不是希特勒不敢打它,而是两个国家本身就穿一条裤子,恰当地说瑞士就是“德意志银行”,一点也不过分。对于这件事,您又是怎么看呢?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希特勒的性别之谜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