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前半生一直寄人篱下、辗转于各路诸侯之间,徒具英雄的声名却不能用武,空有复兴汉室的志向而不得伸张。之所以会这样,在于没有人才辅佐。
诸葛亮出山后,不但帮助刘备在荆州站稳脚跟,还使他获得荆襄士族的大力支持。至此,刘备终于有了三分天下的本钱,有了中兴汉朝的基础。
不过,刘备集团里却有一个异数,这就是关羽。关羽自负高傲,与士大夫的关系一直不好。诸葛亮入川之前,尚且能调和他与荆州士大夫的关系。入川后,关羽与荆州高级文官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
荆州之所以轻易丢失,除了关羽战略上出问题外,还与失去当地豪强的支持有关。偏偏那些关羽得罪死的文官就是当地豪强们的代表。
除此之外,关羽还使刘备损失了四个非常重要的人才。
一、潘浚
蒋琬,“蜀汉四相”之二,诸葛亮死后独撑大局十二年。潘浚是蒋琬的表弟,声名和能力更在其兄之上。
潘浚师从大儒,文学素养之高,让“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都惊叹不已。他年少得志,二十多岁就被刘表亲自任命为江夏郡官吏。潘浚刚直不阿,连昏庸残暴的江夏太守黄祖都忌惮三分。
刘备立足荆州后,以潘浚为治中。治中这个职位的地位在刘备集团文官中仅次于诸葛亮等少数人,由此可见刘备对潘浚的重视。
可惜的是,诸葛亮入蜀后,关羽与潘浚严重不和,对他言不听、计不从。潘浚逐渐沦为无所事事的闲人。
吕蒙攻克南郡后,荆州诸官员都去参拜。潘浚感念刘备的恩情,以患病为由拒绝外出。孙权早就听说他的声名,亲自上门劝降,潘浚最终归顺。
为报答孙权的信任,潘浚亲自统兵剿灭武陵郡、零陵郡的刘备残余势力,使孙权全取荆州长江以南的部分。
二、郝普
郝普,荆州名士,猛将魏延的同乡。为稳定后方,刘备在入川时特意将零陵太守换成郝普。
215年,孙权派吕蒙进攻荆西三郡。长沙、桂阳望风归附,只有郝普宁死不降。鉴于零陵屡攻不下,刘备又大举增兵,孙权命令吕蒙暂时放弃。
吕蒙不甘心放弃全功,便派郝普故交邓玄之去劝降。利用郝普与外界音讯不通的机会,邓玄之欺骗他:“刘备苦战于汉中、关羽对峙于益阳,零陵已经没有援兵,再不投降就会被吕蒙屠城”。为保全百姓,郝普被迫出降。
诱降成功后,吕蒙得意洋洋,拿出孙权撤军的命令在郝普面前炫耀,郝普羞愧万分。后来,孙刘两家暂时议和,刘备特意要回郝普、继续重用。
南郡失守后,郝普再度被俘。此时,他已经无脸再归刘备,只得投降东吴,与潘浚一起成为荆州势力在东吴政权中的代表。
三、习珍、习宏
习珍是荆州大族习家的子弟,出仕后被刘备任命为零陵郡裨将。虽然职务不高,却掌握着零陵北部所有兵权,典型的位卑权重。
郝普被俘后,习珍坚守零北诸县,成为对抗东吴的最前线。孙刘议和时能以湘水为界、平分零陵,都是是习珍的功劳。
关羽北伐时将各地驻军抽调大半,习珍手中已经兵马不多。关羽败亡后,习珍没有像廖化那样孤身逃回四川,而是利用自己久镇零北、素有威望来坚守郡县,希望为刘备保留一块根据地。
可惜,孙权派熟悉荆州情况、文武双全的潘浚前来征讨。潘浚先是剿灭武陵樊胄、断绝习珍的羽翼,而后以优势兵力围困习珍。粮草断绝后,习珍拒绝潘浚的招降,以“受汉中王大恩,宁为汉鬼、不当吴臣”为由自杀。
习珍之弟习宏曾经建议诈降,留着有用之身归汉,习珍拒绝。习宏被俘后,不但一句话不说,更拒绝为孙权效力。
如果上面这四个人没有被俘、投降、战死,日后蜀汉就不会出现人才断层的局面。如果这四个人被充分使用,刘备在荆州就会稳如泰山。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后代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