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谈起剃发蓄辫,是从1644年,清朝满族人入住中原之后形成的习俗,在此之前中国人是不剃发蓄辫的。从秦朝直到明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的思想更是深入骨髓,不可更改。但清朝满族人是兴起于关外的游牧民族,由于骑马的原因,满族人一直保留有结辫的习惯。
清朝入住中原之后,下令全国男子必须全部剃发,甚至下达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死命令,由此可见辫子对于清朝统治者的重要性。可根据史书记载,作为皇帝的康熙曾将自己的发辫剪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清朝历史上最伟大的女人,孝庄皇太后在北京因病去世,结束了她波澜壮阔、丰富多彩、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旅途。康熙8岁登基,一直都是孝庄对他百般辅佐呵护,如今祖母突然离世,让康熙皇帝悲痛欲绝,他顿足捶胸,呼天抢地,嚎啕大哭。
《清实录》记载,康熙皇帝在孝庄死后几天之后,哭声不停,水米未进,期间几次昏迷过去,身体变得非常的消瘦和虚弱。为了表达自己的孝道,康熙皇帝为孝庄皇太后举办了隆重的丧事,其中有很多都打破了祖制和惯例。在孝庄皇太后大丧期间,因为悲痛而丧失理智的康熙皇帝,做了五项史无前例的疯狂举动:
第一、宫中孝服全部使用布匹。按照清宫制度,举办丧礼之时,皇亲国戚都用素帛即白纺丝,而这次孝庄皇太后的丧事丧服全部高一等级用布;
第二、棺椁在紫禁城中过年。据史书记载,孝庄皇太后是在腊月二十五日去世,距离新年只有五天时间。按照封建礼法,棺材作为不祥之物,不能在紫禁城宫中过年,必须在除夕之前移到宫外。可康熙皇帝舍不得祖母,因此他毅然决定将孝庄棺椁留在宫中过年,直到正月十一日才移出宫。
第三、皇帝除夕、新年不回皇宫。除夕、初一乃是岁末年初,尤其初一更是一年之首,吉祥之日。按照惯例,就算在大丧时期,皇帝这两天也必须要回寝宫。自从孝庄皇太后去世之后,康熙就一直住在慈宁宫,任由群臣怎么劝解,最后康熙也没有舍得回自己的寝宫。
第四、康熙为孝庄皇太后开创了皇后(孝庄皇后对于皇太极来说是皇后)忌辰祭为大祭的先例。清朝皇室祭祀分为大祭、小祭,皇后的忌辰是小祭,可是康熙帝破例将祖母的忌日按大祭办理。这也为后来乾隆皇帝将帝后忌辰升为大祭开了先河。
第五、康熙不顾群臣阻拦,愤然剪辫。剪断发辩按祖制,皇后死,皇帝不剪发辫,可康熙帝不顾群臣的阻拦,不顾后宫妃嫔劝阻,毅然剪了发辫。
对于康熙皇帝不遵祖制、惯例的做法,大臣们百般阻拦。康熙帝说:“旧例有可从者,有不可从者。”“所云忌讳,只为朕躬。朕殊不避忌。”“如有所忌,朕躬当之。否则忌讳之说虚诞不足信。亦可以破后人之疑,使皆以朕为法。”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宇宙是时间、空间、物质、能量 的总和。一般能理解的宇宙指人类所存在的一个时空连续系统,包括其间的所有物质、能量和时间。对于这一体系的整体解释构成了宇宙论。在中国古代就有“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的说法(即宇的意思是无限空间,宙的意思是无限时间),宇宙一词也出自于“旁日月,挟宇宙”。近数世纪以来,科学家根据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建立关于宇宙的现代科学理论,称为物理宇宙学。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2]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耕种。[3-5]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