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民间就流传着清朝乾隆时的宰相刘墉智斗和珅的传奇故事。刘墉是正义的化身,和深受乾隆喜爱的贪婪重臣和珅斗智,每次都把和珅整的非常狼狈。不过,该剧一开始就说故事都是虚构的,并不是历史。不久后,又有一部非常火爆的系列剧,主线依然是斗和珅,但主角却变成了纪晓岚,刘墉连影子都不见。在这部铁嘴铜牙的剧里,纪晓岚成了和珅的灾星,每次都被纪晓岚耍的团团转。
这两部电视剧毕竟是艺术加工,在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出现过纪晓岚智斗和珅的场景。刘墉虽是官二代,但在明面上也是没有与和珅正面冲突,而电视剧基本都是骗人的!那么历史上就有没有敢斗和珅的大官?答案是有的。在满大臣中,曾任军机大臣的阿桂素来反感和珅。阿桂得到乾隆的信任,并不在和珅之下,而且在旗内的地位较高,和珅比较怕阿桂。但作为汉臣,清朝真正敢斗和珅的廉官也就是王杰,而且还是状元出身!乾隆晚年欣赏两个大臣,满大臣是和珅,而汉大臣就是王杰。
王杰是陕西韩城市庙后村人,八岁丧父,家境贫寒,乾隆二十六年科举状元。先供职于翰林院,此后历任刑部、吏部、都察院重职,接替刘墉任南书房师傅,嘉庆帝的授业恩师之一,于乾隆五十二年入阁拜相——不过在这之前,王杰就已经任职军机大臣,是决策层的重臣。
王杰此人以性格刚直、清正廉明著称,而且在这之上更为出名的,是他作为清流领袖,是朝堂之上极少数敢于与和珅唱反调的大臣,《清史稿》中有“和珅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辄力争。上知之深,和珅虽厌之而不能去”之记载。
王杰巧中状元
青年时期曾在江苏巡抚陈宏谋门下当幕僚,被陈器重。最后以陕西会考第一(解元)会试京城高考,又以探花第三名进呈乾隆帝殿试。当时正逢乾隆帝欲在北方选拨人才,又见王杰字迹(书法)工整清秀,便把他拨为第一,成为清朝开国第一名陕西状元。
据传说王杰中状元后,山东学士很不服气,认为选拨不公,便出对联考王杰,上联是:“孔子圣,孟子贤,自古文章出齐鲁。”王杰立即对答道:“文王昭,武王穆,而今道统在西秦。”山东举子由此态度一变,对他十分尊敬,反映了王杰的文才确有过人之处。王杰中状元后,初在南书房当值,后经多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
帝师王杰:刚正不阿、性格耿直
由于王杰知识渊博、文采拔萃,乾隆特别赏识,更看重其人的质、直、尚义。于是,就让他在上书房任总师傅,教皇子颙琰读书。王杰对皇子永琰课业要求极其严格,经常严加教训,甚至罚跪罚站。据历史记载,有一次乾隆碰见皇子被罚跪,即令站起,并说:“教者天子,不教者亦天子,君君臣臣乎!”王杰见状立即答道:“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
乾隆皇帝听了王杰的对答,不禁为之一震。自己为儿子请的这个老师,才学自然是没说的,品行更是杰出,真正为自家江山永传考虑。他便按了按太子的肩膀,让其依旧跪下,并郑重地对王杰说:“我把太子托付给你,就是把大清江山交到你手中。你若能将太子铸成大器,不特你立功,也是万民之幸,亦是大清之福。”
对抗和珅
王杰在朝身担要职十余年,为官清正,敢于直言。是当时统治集团中一名难得的廉洁之士,特别是在与奸贪之臣和珅的斗争中表现了他刚正不阿的品格,经常与和珅在朝中争得面红耳赤。有一次,和珅拿出一幅水墨画,请王杰一起观赏。王杰为讽刺和珅贪得无厌,便用双关语说:“贪图财利的风气,居然到了这个地步!”和珅听罢,无言以对,只好悻悻离开。
还有一次,和珅为了讨好他,在议政后拉着他的手,开玩笑地说:“状元宰相手果然好。”王杰说:“这手只会做状元宰相,不会要钱,有甚么好处?”这一句话,便让和珅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王杰为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时,与祸国误民的和珅同殿列朝,但从不巴结,且与他分席而坐,同室不同语。王杰从来不买和珅的账,且嗤之以鼻。和珅恨他,几度在乾隆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但乾隆深知王杰人品和操守,斥为“流言蜚语,不足听信”。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驾崩。由于大臣此前不断揭露巨贪和珅的真面目,嘉庆对和珅其人德行早就知晓,尤其对其贪赃枉法深恶痛绝,但碍于他父亲乾隆宠爱,一直没有下手。乾隆去世,嘉庆立即就借口宣遗诏传旨抓了和珅,让王杰主审。正月十三,仅过了10天之后,嘉庆帝就宣布王杰主审和珅得出的20条大罪,下旨抄家。王杰审理后,依法判决和珅斩刑。嘉庆帝审查案宗,“犹以和珅尝任首辅”的缘故,不忍看着和珅身首分家,曝尸菜市场,将判决的斩刑改为全其尸的投环自缢。
嘉庆五年(1800年),七十六岁高龄的王杰以年老体衰乞请解职,嘉庆帝下诏挽留,并特许他拄杖入朝。三年后,王杰再欲归故里。他为官四十余年,所有之物,仅几十箱书而已。起程之期,嘉庆赋诗二首,并亲书条幅,以宠其行。诗中说:“名冠朝班四十年,清标直节永贞坚。”“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人们认为,这是对他一生的恰当概括。归韩城后,王杰每有陈奏,嘉庆总是亲自批答,语言和婉,有如家人。所以说电视剧都是骗人的!清朝真正敢斗和珅的廉官是王杰,而且还是状元宰相!
相关阅读:
|
|
|
|
|
|
|
|
|
|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