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奠定百年辉煌汉朝大业,统一内外的一代英主。但是,他的即位过程是很具有巧合性的,他既非嫡长子,也非皇后所生。所以他即位后,头上有两座大山,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特别是太皇太后窦太后,是个权力欲极强的瞎眼老太太。
汉武帝刚刚即位时,刚刚16岁,血气方刚,下决心要建立一番丰功伟业,面对汉朝长期黄老之术的无为而治,他非常的反感,于是决心改革,大胆的任用了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两个儒生,开始推崇儒术,如此一来,触怒了祖母窦太后。
窦太后是忠实的黄老思想粉丝,怎么容忍整个毛头小子乱来,于是从幕后走到朝前,发挥自己巨大的政治能量,撤去了赵绾和王臧的官职,停止改革。这对于刚刚即位的小皇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是政治上的否定,等于剥夺了他政治上的权利,如果此时汉武帝表现出任何一点不满,那么他的皇位一定是岌岌可危的。
可是聪明的汉武帝,审时度势,意识到自己和祖母在政治能量上的巨大差距,并不打算以卵击石,而是利用自己的年龄的优势,韬光隐晦,隐藏自己,平时在窦太后面前百依百顺,而且表现出完全不眷顾朝政,对政治毫无企图,与宦官近臣沉迷于狩猎歌舞。终于迷惑了窦太后,不仅打消了要废帝的想法而且越来越喜欢这个孙子。
终于熬到了窦太后去世,汉武帝开始了疯狂的反扑,利用窦太后的葬礼,他任用窦太后生前重用的两位大臣安排葬礼,事后突然以督办葬礼不利的名义革去了两位大臣的职。紧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续罢免了窦太后安排的丞相,御史大夫,开启了自己的时代。
而两千年以后,同样一幕出现在了清朝的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几经反复后终于假意交出了政权,在光绪帝成年后结束了自己的垂帘听政,还政于光绪帝,自己搬至颐和园,号称颐养天年。
年轻不经事的光绪帝,面对陈疴已久、内忧外患的大清王朝,痛心疾首之余,开始向慈禧为首的旧势力宣战,他任用康有为,梁启超准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此时,权力欲极强的慈禧,怎么会轻易交出政权,表面移驾颐和园,其实光绪办理的重大政务都要向她禀告。
在改革这个问题上,慈禧与光绪发生了巨大的分歧,期间慈禧也提点敲打过光绪,如果光绪就此收手,可能历史会被重写。可是光绪竟然想到软禁诛杀慈禧,以推行他的新政。这就是以卵击石,自不量力,最后以袁世凯告密,慈禧发动戊戌政变,软禁光绪,重新夺回政权收场。
从此,光绪彻底从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消失,而慈禧成为中国最后一个不是女王,胜似女王的女统治者,延续着大清王朝腐朽的统治,使得中国失去了像日本明治维新一样的强大的契机,最后沦落为百年半殖民地的悲惨境地。
所以小不忍则乱大谋,以史为鉴,审时度势,隐忍是很重要的。忍字头上一把刀,知易行难,历史上有多少人都是因为没有忍一时之愤,而坏了大事,甚至丢掉了性命,汉武帝和光绪帝就是正反两个典型。
更多历史故事,请关注“天涯看点”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有好的历史故事分享,欢迎投稿到lishitougao@163.com,一经录用,即奉上稿酬。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