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辛弃疾是南宋时的著名爱国词人。但同时,他也是个话题人物,尤其是他的经济生活始终备受争议,经济是否清白,直接关系到辛弃疾的个人品格评价。
20世纪 80年代, 香港大学某教授撰文称南宋时“政治腐败,贪污成风”,侧身其间的辛弃疾自然也不能免俗,大量财富无法考证出来历,“看他的家庭和产业 ,如果不是生财有道,靠什么办法可以壮观到这种地步呢?”
文章发表之后 ,在学术圈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国内一位宋史专家不认同此观点,认为所以如此,完全是政敌的污蔑。辛弃疾在带湖的居第并非大庄园,“只是稍不一般的几间房屋 ,称不起豪华的府第”,后来的瓢泉居第干脆就是几间“茅庐”而已。
然而,史料言之凿凿的记载,辛弃疾居所,是当时人们公认的富丽堂皇。就连辛弃疾也并不讳言此事,在其《新居上梁文》中,写到自己带湖新居,称:“青山屋上,古木千章;白水田头,新荷十顷”。新居建好之后,辛弃疾特意请当时著名文人洪迈写作《稼轩记》。文中如实的记载道:“郡治之北可里所,故有旷土存。三面傅城,前枕澄湖如宝带。其纵千有二百三十尺,其横八百有三十尺。截然砥平,可庐以居……济南辛侯幼安(辛弃疾)最后至,一旦独得之。既筑室百楹,度财占地什四,乃荒左偏以立圃……下临之,是为稼轩……”。辛弃疾居所“稼轩”有房屋百间,另外还有楼台、庭院、湖泊,说是私人庄园毫不为过。
辛弃疾好友陈亮的对于“稼轩”新居,也有类似记载:“……见元晦(朱熹)说曾入去看,以为耳目所未曾睹。”大儒朱熹见多识广,但当他看到辛弃疾的宅子后,仍震惊不已,感叹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豪宅,可见辛弃疾的居所非同一般的豪奢。
没有大量的钱,根本建不起如此规模的私人庄园,辛弃疾是从沦陷区投奔过来的,不可能携带大量财物,他的钱又是哪来的呢?
宋代崇文抑武,导致了武将整体素质低下。统治者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为此在薪俸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宋是个不差钱的王朝,有高薪养廉的政策。官员除了正俸、禄粟之外,还有名目繁多、数量可观的额外收入。文官地位虽高于武将,但是论起薪俸,武将却高出文官许多。
提高待遇,这也算是统治者对武将受伤心灵的一种安抚。
南宋初期,内忧外患之下,统治者需要武夫卖命的地方有许多,因此不得不对武将十分宽容,武夫收入颇高,个别长袖善舞者,更是赚得盆满钵溢,富的流油。
辛弃疾南归后,历任江阴军签判、广德军通判、司农寺主簿、仓部郎中,后来更是做到湖北安抚使、湖南安抚使、江西安抚使等职。安抚使主管一路军政,在当时算得上“封疆大吏”。
当时人们不直呼辛弃疾名,而是称其为“辛侯”、“帅臣”,可见辛弃疾位尊权重一时,应该有能力修建豪宅。
辛弃疾的富裕,符合南宋初期将帅位高多金的史实。与张俊、刘光世等将帅的豪富相比,拥有两处私人庄园的辛弃疾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另外,宋代是我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高潮阶段。许多达官贵人都有私人园林,辛弃疾可上马杀敌、下马露布,才兼文武,将收入悉数用于园林的修建也不足为奇。
史料记载,辛弃疾“卒之日家无余财,仅遗平生词、诗、奏议、杂著、书籍而已。”
相关阅读: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