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前面讲到,康熙晚年的太子之争中,随着多位竞争者的先后出局,最后最有希望竞逐皇位的,还剩下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祯两人,并且最后以四阿哥的胜利而告终,是为雍正皇帝。,
尽管胤禛和胤祯两人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但在政治斗争的修罗场上,一切以利益为优先。且兄弟二人政见差异过大,因此雍正一上位,就对自己的亲弟弟进行了无情的打压。
由于康熙生前曾命十四阿哥为抚远大将军,其手中握有极大军权,因此雍正对弟弟的打压是循序渐进的。雍正先是解除十四阿哥职务,随后又剥夺其姓名,以避自己名讳为由,将祯作为禛的替代用字,强令十四阿哥改名为允禵。等雍正皇位坐稳后,于雍正四年(1726),将十四阿哥软禁在了景山寿皇殿中。
雍正对十四阿哥的软禁不是临时的,而是打算彻底限制他的自由,防止支持他的势力反扑,威胁到雍正自己的地位。虽然在怡亲王去世后,雍正曾经一度心软,派人前往招安十四阿哥,让他用为皇帝办事来换取自由,但遭到了十四阿哥的拒绝。
从此以后,雍正再未动过释放十四阿哥的念头。从雍正四年开始,到雍正皇帝去世,十四阿哥在此被囚禁了整整十年之久。到雍正的儿子乾隆登基,才把这位牢底坐穿的十四叔给放了出来:
“从前允䄉、允禵狂肆乖张,不知大义,罪戾种种,皆获罪皇祖之人。我皇考悉皆宽宥,因恐其在外生事,复罹重谴,不得已加以拘禁,乃委曲保全之大恩也。今朕即位,念二人收禁已经数年,定知感皇考曲全之恩,悔已身从前之过,意欲酌量宽宥,予以自新。”
除了十四阿哥外,乾隆还一并释放了同样被囚禁的十阿哥胤䄉。从乾隆这道谕旨来看,语气非常居高临下,说是对两位叔叔改过自新的一种恩赦。不过从十四阿哥过往表现看,他是一个很坚持自己原则的人,像这种居高临下的施舍,他当年就拒绝过雍正一次,不会因为施恩者改成了乾隆就改变自己的立场。
另外,乾隆最初提议释放这位十四叔时,遭到了群臣的反对,认为这是雍正朝的历史遗留问题,不应该这么快去触碰它,但是乾隆还是坚持解除了对胤祯的囚禁。所以其背后,应该另有隐情。
有趣的是,乾隆在释放胤祯的同时,对另外一个人作出了处分,此人正是胤祯的儿子弘春。弘春在雍正年间,深受雍正皇帝宠眷,从一个没有爵位的宗室一度被晋封为郡王。但乾隆登基后,一上来就找理由把弘春降为贝子,不久就彻底夺了他的封爵。
弘春受雍正眷顾,与其父胤祯遭到打压是同一时期,也就是说,当年弘春是出卖自己父亲,投靠雍正才换来了自己的一身荣华富贵。乾隆在释放胤祯的同时处分弘春,实际上不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只是给胤祯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而是对这位十四叔刻意的笼络了。
我们前面讲到,胤祯不太可能接受乾隆单方面的施舍,而且乾隆释放胤祯相当于否定雍正的决定,也冒了一定的风险。所以这起事件很有可能是乾隆和胤祯私下达成某种协议的结果。
可能性比较大的一种猜测,是乾隆最初登基时,并未得到全体宗室成员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仍面临着弘晳和弘昼对皇位的威胁。因此乾隆以释放胤祯以及帮其惩罚不孝子为筹码,以换取胤祯对他的支持。
相关阅读:
|
|
|
|
|
|
|
|
|
|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