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溥仪不是不能杀,而是不便杀,每次都有凶险的时候,但每次都安全过关了。
以下,不如分阶段、按现实可能性的角度来分析吧!
应该说,溥仪这辈子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他被杀的概率远远高于常人。
但总的来说,他极有可能被杀的概率主要出现在以下五次:
第一次是辛亥年。南方闹革命后,革命党是坚决要求推翻清廷的,而之前被摄政王载沣一脚踢回老家的袁世凯,如果他顺应南方革党的呼声,顺势把清廷灭掉,也不是没有可能。
另外,当时日本人也在勾结一些皇族亲贵(其中也包括了被日本人买通的革命党在其中怂恿)企图将溥仪送出关外制造满洲独立的事实。
当时,这个阴谋幸好没有实现,否则这6岁的溥仪小娃娃会如何还真不好说,他可能被袁世凯以叛国的名义诛杀,也可能被日本人、皇族亲贵等另外置换,都很难说!
第二次是1913年的北京饼变,当时据说是袁克定等人勾结北洋系将领企图冲进紫禁城劫持溥仪(说白了就是劫杀溥仪),然后推袁世凯黄袍上身称帝。
所幸的是,当时的禁卫军挡住了那些北洋乱兵,最终的立帝行为变成了一场劫掠民财的大劫难,是为“北京饼变”。
当然,这次的事件也往往被说成袁世凯借以拒绝南下就任临时大总统的阴谋,但实际情况真不是如此,虽然确实有这个效果。
第三次在1924年底的冯玉祥驱逐事件。冯玉祥是辛亥年的老革命党,其曾宣称,在1917年张勋复辟时,他就想冲进紫禁城的,但那次段祺瑞没给他机会。
不过这次呢,冯玉祥成了北京的主人,于是顺理成章的将溥仪赶出,当然,老冯当时也是穷怕了,将溥仪赶出只是事实的一面,另一面则是要靠抢劫发财发军饷买武器罢了。
1924年底这次,应该说也是比较凶险的,毕竟,当时溥仪手无寸铁,毫无自我保护力量,而这些革命党的会做出什么,不好说!
第四次是溥仪给赶出宫后,之后逃到了天津,后来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并诱使溥仪前往东北成立伪满洲国。
按说,这次对溥仪本人来说是好事,但其中过程也有不确定,如被日本人谋害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最终,溥仪和日本人“亲密合作”,最终维持了13年的康德时期。
第五次,是抗战结束时溥仪被苏联人掳到远东,如果按当年处理尼古拉二世的方法,溥仪这回肯定是死定了,不过念在溥仪是外国人的份上,苏联人最终将溥仪送回了中国。
到这时,溥仪是再也没法折腾了,也就此进入了最安全的时期。因为我方无意杀他,反而对改造了他极有兴趣,最终,溥仪也算是善终了吧!
所以嘛,不是为什么不能杀溥仪的问题是,而是每次杀机出现时,为什么要杀他?
没有理由,逢凶化吉,对吧?溥仪真是托了他老祖宗的福!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溥仪的一生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