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了,而主人公郑和,更是无人不知人不晓。而郑和是个太监,12岁的时候就已经进入明朝皇宫服侍了。
郑和原本也是一介平民,12岁的时候,明朝大军征战路过他的家乡,把郑和和他的几个同龄的伙伴全部掳走。他们当时年纪很小,因为家境贫寒的原因身体也瘦弱,不可能充军打仗。于是郑和就被阉割,成为了一名太监。
后来,郑和被分到了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府中服侍。郑和聪明机灵,深得朱棣的赏识,朱棣很快把他提升为自己的近身侍从。后来朱棣的侄子朱允炆上位,朱允炆很担心朱棣如果返回封地,会威胁到自己的权力,所以几次三番想要对他痛下杀手。
朱棣为了保住性命,以图后事,不得已做出了装疯的举动。而燕王府中的很多侍从,都是趋炎附势之徒,见朱棣势微,纷纷投奔了朱允炆。郑和却非常的忠心,一直尽力的帮助朱棣。后来朱棣返回封地,起兵造反。
在郑村坝战役中,朱棣只有8万兵马,却和50万兵力的朱允炆一时间打的难分伯仲。而在这一战中,郑和立下奇功,最终帮助朱棣一举击溃了朱允炆的大军。也因为这次立功,朱棣将赐了郑和“郑”这个姓氏,并且从此将他视作自己的心腹。
最终,朱棣成功的将朱允炆赶下了台。而郑和作为功臣,自然受到了一番厚赏。朱棣登基之后,郑和是功臣,不需要再做那些近身洒扫的活。于是朱棣就让他专门负责祭祀自己的乳母,不仅薪俸十分丰厚,活计也非常清闲。
而因为郑和是穆斯林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也一心想要去朝圣,这也为他后来下西洋埋下了伏笔。野史有传言说,朱棣之所以要派人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在战争中下落不明的朱允炆。而郑和,既是朱棣夺权的功臣,又是一直忠心耿耿追随朱棣的忠臣。再加上郑和又是太监,不会被女色所诱惑,所以是最佳的出使人选。就这样,郑和得以七下西洋,立下丰功伟绩。
而郑和12岁就被阉割,成为了太监,按说是已经丧失了生育能力的。但是目前中国国内,还生活着400余名郑和的后代。这些后代是郑和的直系子嗣,并且还有家谱为证,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时明朝大军虽然掳走了郑和,但是郑和并不是家中唯一的男丁。
郑和原本姓马,家中还有一个哥哥叫做马文铭。郑和跟随朱棣发达之后,马文铭这才跟郑和取得了联系。他得知了郑和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于是主动的将自己的一个儿子马恩来过继给了郑和。当时郑和已经被朱棣赐姓郑,所以马恩来自然也改姓为郑。靠着马恩来这个继子,郑和得以绵延自己的血脉。虽然不是亲生儿子,但是马恩来到底跟郑和是有一定血缘关系的。
相关阅读:
|
|
|
|
|
|
|
|
|
文章标签: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