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与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得纵横家,他们游说六国的故事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孟子对他们的评价是“一怒而天下俱,安居而天下熄灭”。大家都知道他们的名气,但在六国他们是怎样说服那些君主的?想必不太清楚,烂柯人君本文就带大家读《史记》,一探究竟!
一、苏秦、张仪生活的时代
苏秦与张仪生活的时代按照《史记》的记载,是在战国中期。大概为秦在商鞅变法之后,如果按照《史记-六国年表》的记载大致确定其活动时间,他两活动的年代我们可以从苏秦说燕到张仪去世的时间计算,苏秦入燕为公元前334年,大概是秦惠文王4年,张仪死的时间来算,为公元前309年,大概为秦武王二年。所以其时间大概为这25年。这时,秦国商鞅变法后一步步崛起,但齐国、魏国、楚国仍然是大国角色,苏秦主张“合纵”,既联合六国攻秦。张仪主张“连横”,既帮助秦国拆散东方六国的联盟。
张仪塑像
有的朋友可能会质疑这一说法,因为自1976年马王堆汉墓《战国纵横家书》出土以来,有学者依据此书,认为《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完全错误,但我们要弄清楚一个事实。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未必完全可信,其书与《史记》都为西汉时期作品,如果我们完全信任他。就如同:假设《三国演义》没有流传于世,有人一个明版的《三国演义》出土,就用之否定《三国志》的记载,未免太过唐突。因此我们还是采取审慎的态度,暂且信从《史记》的记载,也按照《史记》的记载来分析。
苏秦刺股
二、苏秦、张仪的发迹
按照记载,苏秦,张仪二人都是鬼谷子的弟子。二人都以游说为求职技能,而二人早期的经历都很苦涩,被人轻视。但他们都能发奋图强,继续磨炼自己的技能,终至成功。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他早年曾游说周显王和秦惠文王,但是东周君臣认为他太虚浮,秦国正值诛杀商鞅之际,国君讨厌辩士,拒绝了他,他回到家里以后,他受到了父母亲人的冷眼冷语,嫂子也不给他做饭吃。于是苏秦便刻苦读书,给大家留下了“锥刺股”的典故。
苏秦 影视剧形象
张仪是魏国人,早年游说楚国,追随楚国国相,但一次饮酒时,国相丢了一块玉。其他门人说是张仪偷的,于是张仪被打了一顿。回到家里后,妻子对他说“你如果不读书的话,会遭受这样的屈辱吗?”他只问了他的妻子“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他的妻子说“在”。
他说“这就够了”。他靠口才吃饭,准备一条道走到黑。
(张仪 影视剧形象)
苏秦因为被秦国国君拒绝,所以他力图反秦。此后他先后游说了燕、赵、韩、魏、齐、楚,最终六国都听从苏秦,苏秦配六国相印,称“纵约长”。等到苏秦发迹之后,张仪前往投靠苏秦,但苏秦想利用张仪去秦国做间谍,故意将张仪激走让他去秦国。待到他与张仪说明原委之后,张仪认为他应该有他的价值,不与苏秦为谋。
至此,苏秦搭台,张仪拆台的一出好戏便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苏秦、张仪的斗法
苏秦想要六国联合反秦,而张仪要拆散他们之间的联盟,他们劝说那些君主听从他们意见的过程,不亚于战场上的刀兵厮杀。以下烂柯人君带大家一一分析。
1、燕国
苏秦:燕国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来自秦国与赵国两方的威胁,秦国距燕千里,而赵距燕百里,赵国如果想入侵燕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赵国一直不对燕动手,没有入侵燕国的打算。故燕国最明智的做法是与赵国结盟,对抗潜在的威胁:势力最强的秦国。
战国地图
金句:“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
张仪:赵国向来不讲诚信,灭掉了他的兄弟之国代国,燕国势力小,与赵国在一起无异于与虎为谋。
2、赵国
苏秦:赵国是面临秦直接威胁的国家,故苏秦主要向赵王点明秦国的威胁,以及六国联盟对于赵国的帮助。然后引诱赵王,如果联合六国,便可称霸于诸侯,否则就得臣服秦国。
金句:“夫破人与被破于人也,臣人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
张仪:直接与赵王说明秦的进攻方案,赵国无法抵挡。赵王最好的选择是与秦结盟。
张仪剧照
3、韩国
苏秦:韩国如果不与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反抗秦国,而与秦国结盟,那么面临的后果只有每年朝贡土地,最后被蚕食。
金句:“今兹效之,明年又复求割地,与之则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尽后祸。”
张仪:采取直接的恐吓,韩最大的敌人是秦国跟楚国,明显秦强楚弱。韩国如果跟秦国结盟一起进攻楚国,是最好的选择。
金句:“夫秦士攻弱国,无异垂千金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4、魏国
苏秦:魏国有十分强大的兵力,而朝中却有奸臣诱导君王割地讨好秦国,是失去尊严的表现,如果与其他国家一起联盟一定可以制服秦国。
金句:“言事秦者,皆奸人。割其主之地以求外交,偷取一时之功而不顾其后。”
苏秦剧照
张仪:魏国地处最中间的位置,与周围的国家都可能发生战争,但是秦是其中最强大的,如果与秦国结盟,周边国家一定不敢轻举妄动。如果不与秦结盟,秦国就会发兵,其他国家不一定惧秦不会救援。
金句:“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
5、齐国
苏秦:齐国是东方最富饶的国家,却要低下身子事秦,实在是耻辱的事情。
金句:“夫以大王之贤与齐之疆,天下莫能富。今乃西面而事秦,臣窃为大王羞之。”
张仪:齐国虽为大国,但是实际与鲁国战而三战三败,实际是空架子,秦已经与赵、魏、韩结盟,齐无法抵挡秦与三国的结盟。
6、楚国
苏秦:楚国与秦直接交界,从秦巴蜀之地对于蜀国攻击十分容易,秦是虎狼之国,对于楚虎视眈眈,秦与楚始终难免一战,希望楚王早做打算。
张仪:去楚国可谓是连哄带骗,先说明楚国无法抵挡秦国,其他国家救援根本远水解不了近渴,随后许诺六百里地引诱楚国与齐国绝交,等到楚、齐彻底绝交。说自己的意思不代表国君意思。只给楚国自己的封地六里。最戏剧化的是,张仪自己随后又到了楚国,买通了楚王的宠妃郑袖给楚王吹枕边风,随后又得到楚王重用,我们的大诗人也正是此时无奈跳汨罗江。
屈原投江
金句:“今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臣窃为大王计也。”
纵观苏秦与张仪的斗法。双方利用的最大筹码都是秦强而六国惧秦,他们在游说过程中都是分析国际形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捧”、“激”、“诱”、“逼”、“骗”等手段都运用到了极致。但最终由于六国内部的勾心斗角,以及六国后期大多为平庸及昏庸的君主,从历史的结果看,张仪赢得这场对局的胜利。
文史君说:
当今社会,再读《史记》,苏秦与张仪的言语智慧的确给我们无数的启发,但诸位看官也要引以为戒。苏秦与张仪在战国中声名显赫,结局却都不太好。苏秦在燕国与国君母亲私通无奈自告奋勇出走齐国当间谍,却因处处树敌被人刺杀。而张仪因一直名声不好,受秦国群臣讨厌,在秦武王即位后,失去了秦惠文王这个大靠山,害怕被诛杀而前往魏国,最终愤懑而死。他们曾都是纵横四方,睥睨天下的人物,但是命运自有安排,忽悠天下的人最终被命运所忽悠!
相关阅读: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