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评一个康熙最爱的女人,相信很多人都是很纠结的,因为康熙看起来,太多情了,似乎每个女人都被他倾心爱过,也难怪有那么多康熙和不同妃子深爱的故事。如赫舍里皇后,如德妃,如良妃,如宜妃。不过,多情的另一个代名词,其实是无情。如果是要求专一的爱,康熙无疑是不合格的。他的爱雨露均分,是君王之爱,而非情人之爱。
康熙
所以,遵循历史的轨迹,我们亦是难以评断,哪个女子,才是康熙最爱的那个,能够传达的,唯有那些留在历史中的印记。
如果要说起最初,私以为赫舍里皇后才是康熙心头的白月光。她和他结发于少年,他们是政治婚姻,受鳌拜挟制的康熙,太需要赫舍里背后代表的索尼家族的力量了。虽然是政治联姻,他们的感情也一直很好,他们共同度过了鳌拜专权的日日夜夜。在康熙未手握大权的岁月里,赫舍里皇后完美的完成了自己贤内助的角色,她以自己"宫闱式化、淑德彰闻"的得力辅佐,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使得康熙皇帝无后顾之忧,为日后建立康、雍、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赫舍里皇后
如果能够一生相伴下去,难保他们这段感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然而,死亡带走了赫舍里皇后,也将他们的感情,永远定格在了最美好的时刻。赫舍里皇后生育两次,先是为康熙生下小皇子承祜,但承祜不到4岁夭折了,后来第二次生产时,生下了胤礽,虽然孩子平安出世了,赫舍里皇后却难产而亡。她去世时才21岁,是清朝所有皇后中去世年龄最轻的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因难产去世的皇后。赫舍里氏皇后去世了,康熙在他的心中,永远为她保留了一处温软的位置。
如果要说起恩宠,私以为德妃在康熙后宫里实在是一段传奇,都说良妃是辛者库出身,其实德妃又何尝不是呢?而她远比良妃走的更高更远;德妃出身低微,原是隶满洲镶蓝旗包衣,刚入宫时只是一个小宫女,她是以宫女之身承欢于康熙,且还是入宫几年后才被康熙宠幸的,且她生下四阿哥胤禛时,还因为身份低下不能抚育孩子,四阿哥才被抱给当时的贵妃佟佳氏抚养。但是,直到四阿哥出生以后,她的晋升速度是惊人的,两年时间就从宫女身份变为德嫔,又成为德妃,还为康熙生下三子三女,是康熙后宫生育数量最多的妃子之一。生子数量不能完全代表宠爱,但是生子多的嫔妃,一定是受皇帝重视的。惠宜德荣四大妃子,德妃的出身远比不上其它三个,然而她的地位却足以和她们并肩,甚至超越她们。尽管德妃出身不高,但是两个成年的儿子,恰恰又全都是争储风暴的中心。十四子胤禵被封为大将军王,远征西北,风光无限,四阿哥胤禛又顺利登基为帝,德妃成为太后。以地位来说,德妃是逆袭的很彻底了。
在清朝,后妃生育的年龄都偏早,德妃在生育胤禵的时候是29岁,以古代来说,这已经属于“高龄”了,这个可以说是破了康熙朝后妃生育年龄的记录。因为她们基本过了25岁就可以让位后来人了,而唯有德妃,这样特殊,在接近她自己的而立之年再次生育,也再一次证明了康熙对德妃宠爱与其他宫妃的不同。乌雅氏安享圣宠十余年,可见她的与众不同。
如果要说纠结,私以为良妃估计也是梗在康熙喉咙里的一根刺,因为怎么说呢,良妃身份并不高,却能位列五妃之一,似乎康熙对她是特别的,然而又有康熙评价良妃“辛者库贱妇”的说法,这种仿佛自带虐文光环的情节,看起来就很纠结了,也难怪有关康熙和良妃感情的揣测那么多。我们上面也有说,其实清朝后宫出身辛者库的妃子很多,比如德妃就是,但是似乎大家都只知道良妃,这主要是在《清圣祖实录》里这句话被特别圈出来了,说康熙大骂八阿哥胤禩乃是辛者库贱妇所生,这也一直是良妃母子不受康熙待见的一个佐证。但是其实,《清圣祖实录》是雍正时期编纂的,而雍正和八阿哥胤禩,又是结怨甚深的政敌。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说实话,对这句话的真实性尚且存疑。
良妃剧照
康熙后宫只有五位被封为妃子,其中良妃是一个。作为一个没有什么背景的宫女,良妃能够得到康熙的宠幸,并且成功晋封为妃位,其实也是蛮励志的了。但相对更受宠的德妃来说,她的境遇着实不值一提。德妃两年内就完成了宫女到德妃的转变,而直到康熙四十五年的玉碟仍称胤禩为良嫔所出,可见这时她还没有得到晋封。良妃是五位后妃中,资历最浅、生皇子最晚的一人。
康熙朝薨逝的妃嫔,除良妃外,尚未见到有二篇祭祀祭文(皇后、贵妃等高级别后妃除外;其他薨逝于康熙朝的妃位有慧妃,平妃,敏妃等,敏妃只有一篇祭文,慧妃、平妃祭文未见。)而去世后由皇帝亲自奠酒纪念并记录在康熙朝起居注册上的妃嫔(除皇后贵妃等高级别后妃外),也尚只见慧妃、良妃。一般皇后、皇太后、太妃等的祭祀礼仪皇帝会亲自出席,妃嫔大臣等的祭祀礼仪皇帝很少参加。而良妃能得到康熙帝亲自出席其祭祀典礼,不得不说是莫大殊荣。
良妃剧照
所以康熙对良妃的态度会很奇怪,似是无情又有情;很多年间,他似乎一直在有意的冷淡良妃,压抑对她的感情,直到良妃去世,我们才能从康熙的二篇祭祀祭文里,看出一点端倪,对于良妃,他有着不下于德妃的深厚感情,只是没有表现得那么外露罢了。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热门标签: 三毛的一生 座头鲸 溥仪为什么讨厌王敏彤 明荷海战 文昌帝君是东华帝君吗 甲午中日战争 四大文明古国 三皇五帝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