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蜀汉章武三年)夏,因刘备不听从诸葛亮等人的再三劝阻,执意要出兵东吴,为死去的二弟关羽报仇。
结果号称七十万的蜀军,在夷陵地区被东吴火烧连营大败而逃,刘备悲愤交加病死在白帝城,蜀国损失惨重。
当时的益州郡的汉族土豪雍闿,趁蜀国国力大减、新帝上任的混乱之际,积极策动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以及益州郡少数民族头领孟获等一起叛乱,企图在云南和缅甸一部建立独立王国,和蜀汉政权分庭抗礼。
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看到国内局势逐渐稳定下来,决定率军亲自南征讨伐雍闿。
临行前,诸葛亮对前来送行文武众人问道:“我们几年来一直在谋划南征一事,至今尚未找到一劳永逸解决南方的策略。今日我就要远征了,还请诸位有何良策教授与我?”
曾任越嶲太守的马谡出列说道:“南蛮之人仗着那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加之与我们之间路途遥远,早有叛乱之心了。
这次出兵胜利是肯定的,但是就怕这次凯旋之后他们又卷土重来,会让我们不断地消耗国力和浪费精力,会牵扯您积蓄力量北伐的大事,所以南征必不可能持久。
杀光他们以除后患,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会让他们的后人更加仇视我蜀国的,那样我蜀国将会更不安宁了。况且这种杀戮不是君子所为,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办到。
所以请您用兵还要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在心理上彻底打服他们,定能使其真心归顺我们的。”
诸葛亮一听十分高兴,觉得马谡的这个建议确实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南患,就接纳了这个策略。不久,诸葛亮斩杀了雍闿,并七擒七纵南人首脑孟获,彻底使南心诚悦服地归顺了蜀汉。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首次出兵祁山北伐魏国,竟然违背了先主曾经说过:马谡其人虽有才,但言过其实,绝不能委以重任的嘱托(言过其实,不堪大用)。
诸葛亮又命令赵云、邓芝作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北),自己亲自率领十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在甘肃境内)。
魏明帝曹睿得知蜀汉来伐后,派大将张郃总督各路军马在街亭(今甘肃秦安东北)阻挡马谡。由于马谡自觉谋略过人,没有听从诸葛亮的作战部署,将部队驻扎在南山上,放弃了山下的水源之地。幻想着等魏军前来好从山上一鼓作气冲向魏军,一下子就能打败魏军
先锋王平无论怎劝阻马谡,他都不听,王平只得分兵一部独自下寨。
谁知魏将张郃却没有来攻打马谡的南山,先直接断了山上的水源围而不攻,蜀军下山挑战抢水,就用弓箭射了回去。
几天后,山上的蜀军就因没有水喝而军心大乱,张郃趁机发动进攻并大败马谡 。幸亏王平接应,马谡的残军才得以脱逃。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就这样因为相信马谡的能力,致使街亭失守,导致北伐以失败告终。
为了整肃军纪,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死时年仅三十九岁。
同样的两次出征,都是马谡在期间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何结局竟如此巨大呢?
马谡自幼就才气过人,尤其喜欢研究兵法谋略,深得诸葛亮的器重,年纪轻轻就被任命为参军,时常跟在诸葛亮左右。在担任越嶲太守时,对云南、缅甸一带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做过深入调查和了解。在诸葛亮南征时献上“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计谋也就不奇怪了!
而诸葛亮首次北伐,是被马谡放大的才能迷惑住了,致使他忘却了先主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再三嘱托他的话:幼常虽胸有大志略有小才,但其人言过其实,千万不能委以重任呀!
可见,马谡之才,跟随在诸葛亮身边做个参军,时常出个主意就足够了。凭他的才学去统兵征战,却如刘备所说的不堪大用呀!
所以说,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利,就是因为他忘了先帝的八个字造成的!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