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就听过村里的老人讲过“人到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说法,在毛骨悚然的同时,也可见这个说法的流传之广。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是,到底在哪个朝代会有这样的规定,这句俗语的背后又藏着怎样的真相呢?
活埋老人
人类的生存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历过蛮荒时代,才形成了当代文明。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孝”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在中国,“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都会宣称以孝治国。
既然如此,又怎么可能会出现活埋老人这样丧心病狂的风俗呢?然而,这个风俗是确实存在的,前文中所提到的那句俗语,其实就是中国古代弃老风俗的一种体现。
活埋老人
最早的弃老风俗的传言,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代。很多人认为,对于当时的秦始皇暴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据民间一些野史记载,当时秦始皇颁布了一项律令,老人一旦活到了60岁还没有死,就要将老人活埋,否则将是杀头之罪。
在野史记载中,秦始皇之所以会推行这项律令,与两个原因有关。第1点:他认为活到60岁的老人智慧太高,会动摇自己的政权;第2点:年迈的老人,严重拖慢了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当然,这也只是野史而已,在正史之中,却从来没有过这种说法。
连坐之罪
除此以外,据考证,这一风俗主要在元朝年间常见,当然,活埋老人的所谓“习俗”在以孝治国的汉人王朝中并不流行,也不可能流行,反倒是元朝时期流传度最广。
元朝是一个由游牧民族所建立的朝代,早在远古时期,由于生活环境极为恶劣,畜牧的生产力由极端低下,游牧民族为了提高整个部落生存下去的概率,同时提高整个部落的战斗力,就出现了遗弃丧失劳动能力老人的风俗。
尤其是在蒙元时期,民间出现了众多的花甲墓,这些墓地还称之为“瓦罐坟”或者是“老人洞”。这种特殊的坟墓就是为了花甲老人所专门准备的。除此之外,游牧民族中诸如父妻子继等令中原人瞠目结舌的习俗,都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请输入图片描述
其实,类似瓦罐坟这种坟墓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并不少见,尤其是在湖北、陕西等地更为多见。根据《遵义府志》记载,古时候,西南汉江一带的山上,就会有一些预先建好的坟,一些老人到了花甲之年,就会被送到这种坟里去.
但是最初的时候,坟墓并不是封死的,起初的时候坟墓还会敞开一个口子,家中的人每天都来给老人送饭,同时还会给坟口增加一块砖,直到整个坟口合拢为止,老人最后是被活活闷死在坟墓中的,而且这种坟墓的形状非常像一个瓦罐,所以它才被称之为“瓦罐坟”。
瓦罐坟
其实,之所以会有这种特殊的坟墓出现,会有遗弃、活埋老人的风俗,与古时候人们的低下的生产力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有关。在古代的个别地方,尤其是生产力十分落后的地方,人们会将超过花甲年纪的老人当成累赘。
因为,老人们年纪大了,失去了劳动力,成为了所谓的对社会没有用的“废物”,为了让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和代表希望的孩子生存下去,最终导致了这些老人被活生生的遗弃。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只有在中国才会发生,全球各地都曾有着遗弃老人的风俗,这是独属于那个生产力和物质极为落后的时代的悲哀。
相关阅读:
|
|
|
|
|
|
文章标签: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