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历史的读者应该都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是中英两国爆发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同意五口通商,将上海一部分,香港岛(注意不是香港全部)永久割让给英国。历史教科书上将这次战争的失利归结于武器的落后,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统治者早已知道英国的强大
可能大多数人认为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清朝的统治者对英国的强大一无所知。这是错误的,早在1792年,英国的马嘎尔尼使团曾经以为乾隆祝寿的名义拜见乾隆帝,想要跟清朝通商,可能大家知道的只有:乾隆帝因为马嘎尔尼没有行三跪九叩之礼,并且认为英国是蛮夷,就把马嘎尔尼打发走了。
马嘎尔尼使团访华
但其实乾隆早就知道英国的强大:在当时清朝逮捕了一个廓尔喀族人间谍,从他那儿了解到: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印度孟加拉邦的统治权。乾隆意识到英国对喜马拉雅山外造成的威胁,了解到英国对印度的统治和对尼泊尔的入侵,了解到英国对清朝的重大威胁,可能会入侵清朝。
此外,通过马嘎尔尼送来的工业产品以及乾隆派到印度、东南亚的间谍,也足以让乾隆知道英国的工业革命与生产力的发达。
所以即使乾隆表面上很嚣张,给英国国王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很强大:
我国从不稀罕你们那些奇怪而精巧的玩意儿,对你国制造的货物也无特别需求。
但在暗地里,他通知广东地区的军队与十三行,告诉他们要谨慎对待英国人。这些都能看出乾隆对英国的了解与惧怕。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乾隆知道,那他为什么不打开国门?
这个问题就要结合到当时中国的情况了,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时期,乾隆认为自己很厉害,想做十全老人,人也活到了八十几岁。这个时候突然来了个比自己国家强很多的国家,他为了维持自己的天朝上国的面子,想让自己的统治变得完美、没有瑕疵,自然不会让其他朝贡国看到清朝的软弱。对此,他只能像什么都没看到一样,对英国敬而远之,继续做自己的美梦。至于中英战争的失败,那是之后皇帝的事,与他无关。
乾隆这样做虽然让自己统治变得完美,但却害惨了中国,乾隆后面的嘉庆、道光甚至还不如乾隆。
武器并不落后
可能大多数人认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用的是大刀,而英国人用的是枪。这就大错特错了,清朝其实对枪械是很重视的,从上面这张图片可以看出:清朝士兵用的是枪,反倒是英国士兵有很多用的是是大刀。况且,英国参战人数仅有几千人,而清朝是几十万人,即使英军武器先进,在差距这么大的参战人数的作用下,也不可能体现出来。
那么,是什么导致清朝的失败?
这个问题要结合到乾隆末期的清朝,清朝到了乾隆末期开始走向衰落,整个国家已经彻底腐败,甚至达到了无人不贪的程度了。
以反腐著称的嘉庆帝,因为腐败问题难以解决,最后放弃了反腐
在这情况下,军队也开始贪污,长期懒懒散散,精神萎靡,军纪涣散,缺少训练。而英军在外长期征战,军纪比起清朝要好很多,身体素质也远远好于清朝,这些因素导致在肉搏战的时候清军要死1000人才能杀死几个英国士兵,效率大大降低。
此外,朝堂上奸臣当道,国家的御敌政策始终无法得到实施,例如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之后在广东布置了精密的布防,足以抵挡几千名英语士兵,可朝廷上有人诽谤林则徐,导致林则徐被调走,他布置的防线也被自己人给瓦解了,给了英国机会入侵。
总结
乾隆知道英国的强大,却为了自己的名声不去改变,固步自封,手下的大臣却没人能够提醒他,改变他,从中可以看出清朝皇帝的专制,也是中国的封建社会生产关系所导致的,从乾隆后期开始的严重腐败也可以看出封建社会的体制严重缺陷。
此时的英国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上已经超过了还处于封建社会的清朝。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英国的生产力远远超过了清朝。
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的生产力大大提升
所以说生产关系的落后才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失败的真正原因。而正是由于当时的人们对鸦片战争战败原因的错误认知,才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直到甲午海战之后才找到了真正原因所在,但为时已晚。
相关阅读:
|
|
|
|
|
|
文章标签: 鸦片战争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