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佛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和应身。法身就是本自具足、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去不来、能生万法、不会断灭的第八识(也叫阿赖耶识,亦名如来藏),他就是《心经》中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心,第八识生万法而不执取,恒常清静,法身就是自己真正的生命本源。报身,顾名思义就是报应所得之身;例如人、天人、动物等,这些都是不同的报应身。就人而言,有些人出生富贵豪门、有些人出生贫贱寒舍,有些人长得庄严俊美身强体健、有些人长得残缺丑陋羸弱多病,有些人天生聪明伶俐多才多艺、有些人天生愚昧鲁钝笨手笨脚。应身,也就是所谓的“化身”,化身意思就是说变化的身,也就是说佛陀除了用应身要入胎、出胎、示现八相成道,来度化众生之外,事实上他也常常化现化身。
本问题中的如来佛祖是个特定称谓,指的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只是佛佗的应身,佛佗的报身是卢舍那佛、法身是毗卢遮那佛。也就是说如来佛祖本源是毗卢遮那佛(密宗称大日如来)!那毗卢遮那佛前身是谁呢?《封神演义》第八十四回 写到毗卢仙已归西方教主,后成为毗卢佛,此是千年后才见佛光。(注:封神到释迦牟尼创建佛教将近七百年,许仲琳写的千年应该是约数。)
既然如来佛祖的前身是毗卢仙,那当然不可能是多宝道人,实际上多宝道人成佛后是多宝佛(也叫多宝如来)。多宝佛是《法华经》中之佛名。系为证明《法华经》真实义而自地涌出的塔中佛。又译大宝佛、宝胜佛、多宝如来。依《法华经》卷四〈见宝塔品〉所载,此佛为东方宝净世界的教主(管辖区和如来佛祖的中央娑婆世界不同)。往昔行菩萨道时,立誓在成佛灭度之后,凡十方世界有宣说《法华经》之处,必自地涌现于前,以证明此经的真义。故释尊说《法华经》时,有七宝塔从地中涌出,耸立于空中,塔内即有多宝如来坐师子座,其全身姿态如入禅定状,并分半座与释尊,其像貌和如来佛祖的三身佛都有明显不同。
之所以很多人认为多宝道人后来成了如来祖佛,是因为封神演义里有一处写法有歧义,另一处让人产生联想导致:
1、在诛仙阵前,广成子与多宝道人交手,原文说:“一个是广成不老神仙体,一个是多宝西方拜释迦。”若是单独看“拜”字,有两种理解:其一,朝拜,如童子拜观音;其二,担任,如官拜宰相。很多人做第二种理解,即多年之后,多宝道人担任佛祖,成为释迦牟尼佛。这是误读,这里应该是第一种理解,后来拜入释迦佛门的意思!
2、在多宝道人被老子生擒,原文又提及归宿时说:从今弃邪归正道,他与西方却有缘。结合老子后来化胡为佛,大家联想到多宝道人后来成了如来佛祖。其实不对,化胡为佛,没说化成佛祖,也没说只化一个佛!根据结果推测,应该是太上老君化了两个以上佛(包含多宝佛)。
相关阅读:
|
|
文章标签: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1]
园中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2]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